□ 汪昌莲
1月16日,浙江省中小学“午休躺睡”现场会在钱塘区幸福河小学举办,会议现场发布《钱塘区中小学生“舒心躺睡”管理与服务规范》,这是全国首个由县(市、区)制定的中小学“午休躺睡”标准,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众所周知,建立学生午休制度,是为了让学生们得到充分休息,以饱满精神愉快地进行下午的学习或者活动。学生中午在学校“怎么睡”,不仅受到家长的关注,也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关爱工程”,体现着教育温度。
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可见,保障学生睡眠,既是学校义务,也是政府责任。
尤其这两年,学生在校午休问题进入公共视域,从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中小学生“午休躺睡”开始,学生午休成为全民关心的话题。怎么“躺睡”、如何推广,浙江、福建、河南、湖南等多地学校推出相应办法,在“趴睡”变“躺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躺睡”定标准,这也为下一步更大范围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中小学校提供午休托管服务,既扩展了学校的服务领域,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但同时必须正视的是,受经费、场地和人力不足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午休场地。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安全隐患大且多是无证经营的社会午休托管机构,却门庭若市。
对此,政府、教育部门需要将其当成校园硬件设施提升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真正让中小学服务于学生的现实所需,让“午休躺睡”成为学校的标配。首先,地方政府应采取“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向学校提供专项补助,确保中小学校有条件开展午休托管服务。同时,教育部门及学校还应多一些人性化措施的探索,落实主体责任,统筹调配已有资源,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午休躺睡”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学生实行人文关怀,使他们在“躺睡”过程中,体验到家一样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