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要求,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这需要借助党校(行政学院)等优质教学资源和平台,全面提素质、强本领。党校(行政学院)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围绕妇联和妇女发展中心工作,着力发挥其在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妇女理论研究、女性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 赵凯明
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要求,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这需要借助党校(行政学院)等优质教学资源和平台,全面提素质、强本领。党校(行政学院)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围绕妇联和妇女发展中心工作,着力发挥其在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妇女理论研究、女性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决策主流
党校(行政学院)要依托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优势,将党性教育与妇女事业发展、妇联工作业务相融合。始终把政治性作为女干部、妇联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属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着眼于妇联工作全局,把“党建带妇建”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一方面,用好党校党性教育“大熔炉”的平台资源,将精品党性教育课开进女干部、妇联干部培训班,以强化党性教育为主线,将“传承红色家风”“半条被子悟初心”“学习和传承红色湘女精神”等列入党性教育课程,增强女干部、妇联干部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用好党校干部教育“主渠道”体制优势,在党校各类领导干部班次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专题课程,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性别意识,引领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发挥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无法起到的独特作用。
以业务培训为重点,提升女干部、妇联干部的能力本领
党校(行政学院)要将能力建设与女干部、妇联干部的业务教育培训深度融合,在实训中不断增强女干部、妇联干部的履职能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抓牢能力建设“着力点”,与时俱进健全特色培训课程体系。围绕《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政策文件要求,构建“党性教育+理论素养+业务培训+生活品质”四大板块的特色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必修课+选修课+专题模块”的立体式教育培训模式。为女干部、妇联干部培训班开发“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论与实务”“提升女性领导干部能力素养”等专题研究式教学模块,建立起适应不同培训层次需求的专题培训课程体系。二是扩展业务培训“延长线”,多措并举探索创新教学培训方式。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优化师资结构,完善教学配置,整合培训资源。三是构建教育培训“立体面”,注重实践锻炼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坚持“育”和“践”深度结合,开展理论实践全景实训,切实增强其联系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斗争本领和狠抓落实本领,着力提升女干部、妇联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员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
以教研咨一体化为抓手,推动妇女理论研究纵深发展
党校(行政学院)要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工作和妇联组织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加强妇女事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规律研究和对策研究,推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切实把思想讲鲜活,把理论讲透彻。一是夯实妇女理论研究基础,强化性别平等研究。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与妇女/性别理论研究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工作范畴,深化对女干部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研究。二是重视妇女/性别研究的社会调查研究和研究成果转化,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文章,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女性社会学研究体系的建设。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创新落实有机贯通起来。三是切实加强对妇女发展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关教学新专题。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参政和社会参与、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基层社会治理如何激发女性活力与能量、女性社会组织培育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同时结合调查研究成果开发一批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专题课、案例课,讲好妇女发展的“中国故事”。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加大对妇女儿童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以更多高质量妇女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以后备人才培养为依托,持续助力女性学学科建设
党校(行政学院)要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党校学科优势,系统谋划女性社会学、性别文化与公共政策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女性学是研究女性本质以及女性生存发展现象与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在女性学研究生培养教育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继续传承弘扬先进性别教育优良传统,将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观念全方位渗入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全过程,构建以女干部培训与研究生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校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做好社会性别与社会保障政策、女性社会学等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女性社会学学科体系。同时,将女性社会学、社会工作后备专业人才的培养同国家发展进步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党校学科建设与时俱进、更具时代气息。
妇女干部教育事关党和国家建设、妇女解放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新征程,党校(行政学院)要始终牢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党校党性教育“大熔炉”的平台资源和干部培训“主渠道”的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擦亮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品牌,切实为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和妇女事业全面发展贡献党校(行政学院)的智慧和力量,助推广大妇女贡献巾帼新力量、创造巾帼新业绩、彰显巾帼新风采。
[作者为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分中心特约研究员,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