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担忧小学取消寒假作业
这个寒假,杭州某教育集团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建议学生们或走出家门看看世界,或阅读各类书籍、观看具有艺术性的影视及戏剧,或坚持锻炼、参与家庭劳动、体验社区服务劳动等,引发网友关注。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以此为话题发起投票,从目前的投票情况来看,网友对此的看法两极分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当小学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支持者认为这是在为孩子减负,反对者则觉得学校此举有“图省事”之嫌。其实,社会各界不必过度担忧学校取消寒假作业的合理性。因为取消作业,并不意味着放弃学习。相反,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假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强健体魄、增长见识、探索世界,提升综合素质,从而让孩子为未来奠定更扎实的基础,让成长更具可持续性。
“优驾容错”彰显执法温度
口头警告、教育短信、现场提醒单……自杭州交警推出“优驾容错”以来,至今已有1010.4万人次被免罚教育。“优驾容错”是交警部门针对未影响交通安全的轻微违法和有良好安全驾驶记录的驾驶人依法给予口头警告而免除罚款处罚的一项交通安全管理执法措施,背后折射出的管理逻辑是:通过“有限度地宽容”,让守法者在“不得已”或“无心之失”的时候,获得“被原谅”的机会。
杭州通过实施“优驾容错”管理措施,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人性化执法方式,不仅缓和了交警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交警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让群众通过警告教育加深了行为印象,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实现了公安交警与交通参与者的良性互动、相向而行。
“微信红包被认定赠与”是堂普法课
日常生活中,好友之间通过微信发红包或者转账的情况十分常见。然而,双方一旦因此产生纠纷,转账和红包产生的经济往来是否属于同一性质?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借款纠纷案件,认定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存在区别,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据此判令被告周先生偿还原告刘女士借款12900元。本案一经公布,迅速引起网络热议。
上述案件之所以招致巨大关注,不仅在于其法理层面上的明确解释,更在于案件与多数人日常高频场景的高关联性。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资金钱款的往来是“模糊”的。围绕这类钱到底是属于“借贷”还是“赠与”,衍生了很多民事纠纷。这起案件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钱款往来最好还是选对渠道、明确款项性质、注意保留相关凭证,以此来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黄威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