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民生关注 PDF版下载

栏目: 消费热点

版面: 民生关注

“捡漏”“逛得嗨”“量大管饱还便宜”……

临期食品刮起“流行风” 安全“薅羊毛”是前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综合报道

    近日,随着年货零食的热销,也带火了折扣食品、临期食品受追捧的话题,临期食品凭借“量大管饱还便宜”的特点刮起一阵“流行风”。“临期,又不是过期”,对当下的消费者来说,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更加在意物有所值。

    “便宜的宜家”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3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97%。预计行业保持近6%的增长率,2025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01亿元。“正价5块多的元气森林,这里只要3.9元,19.9元就能买到大容量的燕麦奶,还有各种进口特色零食,均价在4元左右。”很多消费者比喻嗨特购、好特卖等临期食品店就像“便宜的宜家”,让人在质量和价格上有双重期待。

    一方面,电商平台的垂直发展让很多零售产品大量积压,尾货亟待处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更加关注,消费观趋向于理性,开始将临期看作是“捡漏”“薅羊毛”赚便宜行为,带动了市场接受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临期折扣店为供需两端搭建起直接沟通的空间,配合线下购物的及时获得感,促使“好特卖们”不断开店扩张。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8.9%消费者一周或一个月购买1~2次临期食品,消费频率较高;有超八成消费者愿意向他人推荐临期食品。临期食品的销售既减轻了商家的库存积压,避免食物浪费,又让消费者享受了低价,让很多消费者成为临期食品的忠实粉丝并乐于推荐。

    “甩货”优势成逆周期增长新形态

    无论是特价促销或“买一送一”捆绑出售,临期食品得到妥善处理,既帮助不少家庭节约了生活开支,也带来了可观的环保效益。

    临期食品作为我国零食行业调整阶段的新兴业态,自2020年开始崛起,首先在线下销售上,临期食品供货商主要采取临期和新品同店销售样式,临期产品被放置在标注“打折”“促销”“甩卖”的专区,供消费者挑拣。另一是大牌折扣店模式,包括过季的服饰、临期的进口食品,有专门的店面进行销售。而在线上销售中,很多面向进货商的电商小程序兴起,通过汇集全国的仓库、货源大数据,服务于产品大规模集采。或是依托电商母体资源,搭建的“尾货”处理平台,帮助品牌食品厂商、进口商将库存商品在独立渠道内快速出清库存、回收资金,降低损耗。

    因此,临期食品凭借“甩货”优势成为逆周期增长的新消费形态后,仅用两年时间便出海日美等国家,数十年间在品牌数、店铺数、利润率、获客量上不断突破。

    临期食品安全吗?

    临期食品通常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现在国内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标准来定义临期食品的“临近期”,目前可供参考的定义来自2021年6月发布的《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指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正常情况下,购买临期食品是安全的。有些食品即便是过了期,只要包装依然完好,打开后气味、味道和形态没有异常,也可食用。但《反食品浪费法》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识或者集中陈列出售。即商家不能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临期食品卖给消费者,只能在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销售。

    消费提示 

    临期食品怎么买?    

    1.按需适量购买

    有些食品营养价值不高,比如薯片等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不要在低价诱惑下一次买太多。

    2.注意生产日期

    富含油脂的坚果类零食,如果不是真空/充氮包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哈喇味,还是尽量购买新出厂的比较好。

    3.购买多个小包装

    如果价格差不多,建议购买多个小包装,而不是买一个大包装的临期食品。

    4.检查保质期

    各种农贸市场销售的熟食,包括肉类和豆制品,要特别小心保质期被修改。

    5.冰箱冷藏

    如果发现一件室温保存的食物还差一周就到期了,买回来几天又吃不完,建议放冰箱里冷藏,或干脆不买,避免浪费。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