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

为全国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杨娜 发自北京 1月25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2024年国家林草局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在资源普查档案和数据库基础上,国家林草局结合各地补充调查最新数据,开发上线了“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实现了动态、精准管理。

    “古树名木保护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主体责任在地方、具体落实也在地方,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也发源于地方的鲜活实践。”生态司副司长刘丽莉表示。

    “林长+司法+古树名木保护”模式为古树名木撑起了“保护伞”。刘丽莉介绍,重庆制定加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六条措施,有效强化“司法+古树名木”;河北、安徽、福建等地探索“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检察蓝”守护“古树绿”。

    “生境整体保护”模式为古树名木建起了“宜居家园”。刘丽莉说,北京、浙江、广东等地打造形式多样的古树名木主题公园、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小区、古树街巷,发布古树主题游线、举办古树文化节等,增添城乡美景,方便群众游憩,推动古树名木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多元化投入渠道不断拓宽为古树名木保护持续“输血”。刘丽莉表示,浙江、广西等地依托“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古树名木认捐认养,募集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此外,各地在制度建设、种质资源繁育、加强科技攻关等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有益做法。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刘丽莉表示,将定期开展资源调查,完善“一树一档”;摸清古树名木健康底数,坚持“一树一策”原则,科学实施抢救复壮;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尽早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险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鼓励各大高校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并通过举办宣传周、推出纪录片、出版画册等多种形式,讲好古树名木故事。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