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随着2024年文旅市场的持续繁荣,各地文旅部门争相破圈突围,以花式揽客的方式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哈尔滨的“宠爱”游客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旅游收入创纪录地达到近60亿元。其他城市也不甘示弱,效仿并展开宣传攻势,邀请流量明星助力,创新营销手段,为家乡旅游“上分”。
然而,这波热潮背后,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流量”变“留量”了吗?“网红”能否换来“长红”?
流量的确为文旅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仅仅依靠流量显然无法实现持续发展。一时的关注和热度如果没有后续的优质服务和持续创新,很容易成为昙花一现。要让“网红”变“长红”,必须真正提升文旅品质,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旅游的本质是对未知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和人文的乡愁。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是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各地文旅部门应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将地方文化和历史融入旅游体验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此外,游客真正关心的是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单纯依靠营销手段无法长久吸引游客,而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才是留住游客的关键。各地文旅部门应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真实深刻、文化植根于身心的体验,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地方的魅力。
当然,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也不可忽视。政府应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文旅发展的政策,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市场主体也应积极参与到文旅发展中来,通过创新和竞争,推动文旅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流量”变“留量”、“网红”换“长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真正提升文旅品质、提供优质服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才能让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之,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或需要一个引爆的契机,但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努力和提升。在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各地文旅部门应注重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服务品质的提升,让“网红”变“长红”。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