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莫让捐款手续费消解爱心

    “只是想帮助生病的患者,没留意就被多收了3元”;“每次碰到朋友圈转发需要捐款的,都会捐5元,但是每次都要我多捐3元,这3元是给平台的,搞得我都不想捐了”……近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抱怨:自己在某众筹平台上捐款,“无缘无故”被多收了3元。仔细一看,这3元原来是平台收取的服务费用。

    众筹平台作为连接求助者与帮助者的桥梁,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正是这些平台的公益属性,使得任何与其相关的收费行为都受到格外的关注。不合理的捐款收费规则,再加上设置不够明显的用户选择按钮,消解着爱心人士的支持和信任。对众筹平台来说,只有加强自律、规范运营、确保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合法合规,才能走出一条健康良性发展道路。

    不妨理性看待“学习困难门诊”

    随着期末考试和寒假的到来,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阅读、书写有困难”“成绩怎么都上不去”……带着这些问题的家长和孩子纷纷来到门诊,寻求专业帮助。据介绍,该门诊接诊的患者主要是学龄期的孩子。在这些患者中,约有60%以上是因为注意力问题前来就诊的,除了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心理问题等,也有因为“成绩焦虑”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

    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会给有此类困扰的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孩子是因神经发育问题或其他疾病造成的学习困难,还有些孩子则是因为家庭、校园、人际关系等原因导致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学习。应当理性看待“学习困难门诊”,没有什么药能包治百病,医院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家长、学校担起责任,合力找到最佳“治疗点”,方能破解这道难题。

    规避“刷脸”风险 要便利更要安全

    刷脸支付、刷脸门禁、刷脸取快递……随着人脸识别应用的广泛普及,人脸信息成为数字时代身份鉴定、访问认证、核验查证的重要载体,但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公布了一起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涉案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人脸照片生成视频,伪造人脸识别认证,从而非法牟利。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例涉“人脸识别”民事公益诉讼案。

    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安检、支付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泄露和个人身份被盗用等风险隐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往往具有两面性,如何在运用技术的同时,将其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是一道必答题。对此,应在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进程中统筹好安全方面的问题,持续推进立法规制、标准制定、监管测评、技术研发等相关工作,在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前提下,使广大群众从技术进步中受益。

    黄威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