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反映《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实施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根据“两纲”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相关部门数据资料,从妇女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等八个领域对2022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儿童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七个领域对2022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两纲”实施总体进展顺利。本期《新女学》周刊特邀专家对前不久发布的“两纲”统计监测报告进行分析和阐释。胡桂香教授聚焦基层治理,从培养基层女干部出发,对激发基层治理“她力量”提出了建议。于雯雯研究员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从法律制度及实践推进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和剖析。
·阅读提示·
2023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居委会成员、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分别为54.3%和41.3%,与2021年基本持平,并提前达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发展目标;村委会成员、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分别26.1%和10.9%,比2021年略微下降。本文作者就如何培养和选拔符合时代需求的基层女干部,激发基层治理中的“她力量”提出四点意见。
■ 胡桂香
2023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对2022年妇女在健康、教育、经济、家庭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方面的数据显示,2022年度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持续加强,妇女参政水平稳步提高。基层女干部培养方面的数据显示:2022年居委会成员、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分别为54.3%和41.3%,与2021年基本持平,并提前达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发展目标(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0%左右,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村委会成员、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分别为26.1%和10.9%,比2021年略微下降,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发展目标尚有差距(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女干部是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何培养和选拔符合时代需求的基层女干部,激发基层治理中的“她力量”,对于推动和完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基层女干部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推动各类妇女人才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帮助基层女干部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认为,培养基层女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激发基层治理的“她力量”,需要立足基层发展要求,从源头建设、制度建设以及路径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加强源头建设,丰富基层女干部人才储备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这为各级党组织做好新时代女干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政府要坚持把加强基层女干部源头建设作为基层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基础来抓,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女干部人才储备。第一要抓好规划比例。把培养选拔基层女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配置好、部署好具有创造活力的基层女干部,不断提升基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和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通过提名确定女性候选人、女性委员专职专选、女性成员缺位增补等措施,提高村(居)委会成员、村(居)委会主任中的女性比例。第二要抓好培育渠道。进一步拓展基层妇女干部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注重从女致富能手、经商务工女性、乡村女教师女医生、女社会工作者、女大学生“村官”、女退休干部职工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社区)干部。第三要抓好后备队伍建设。各地要建立基层后备女干部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年度考核推荐、挂职轮岗锻炼、重大活动表现,挑选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基层妇女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完善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机制,每年有计划、有目标地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应届女大学毕业生,送到基层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保证女干部选拔的“源头活水”。
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层妇女参政议政的政策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促进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各种文件,但传统的性别分工使男性在参政议政中比女性更具竞争优势。从某种角度看,妇女参与决策管理并不是缺乏一定的技巧或者经验,而是缺乏平等机会:教育或培训机会的相对缺乏,与各种资源的接触机会有限。因此,要给女性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一方面要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创新选举办法和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更多的基层女性干部脱颖而出,基层妇女广泛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引导基层妇女在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对基层女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优先考虑、优先使用。促进基层女干部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
立足基层发展,培养基层女干部的三种能力
基层女干部是面对面服务群众,解决基层现实问题,稳固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她们不仅要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要直接参与基层甚至村庄事务的管理,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还有很多。要针对基层发展与乡村振兴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培养基层女干部的三种能力。一是参政议政能力。妇女参政议政,不仅是妇女的责任,还是妇女干部应尽的义务。相较于男性而言,受传统思想影响,女性群体对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意愿较低,也缺乏参与机会与空间。因此,在选拔培养基层女干部时,应着重培养她们的参政意识和能力。在女大学生“村官”上任之前,学校、妇联或者其他职能部门应对其进行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二是担当责任能力。目前女干部在自身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基层妇女干部仍然面临着成长空间有限、社会角色负担重的现实困难。一般来说,能够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往往是具备传统女性不具备的特征的。她们只要彻底突破传统观念,转变固化的性别意识,在困难面前勇于担当,就能够在干部中脱颖而出。三是组织指挥能力。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对男性依附心理较强,习惯于听从男性安排指挥。步入领导岗位的女干部作为副职组织协调一些关系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但当成为正职需独立工作时,往往就显得无力缺乏威信。因此,女干部要提高组织指挥能力,能谋大事谋全局,独立作出决策和判断,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成长路径,拓宽基层女干部培养渠道
加快基层女干部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基层女干部的成长既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一方面要创新基层女干部培训方式。要根据基层女性干部的特点,因人制宜建立培训计划和个体档案,分级分类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女性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领导能力。尤其要针对女干部成长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业务素质培训,帮助女干部冲破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束缚,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给予基层女性干部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晋升空间。选派一批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基层女干部,根据基层女性干部的特点和优势,为她们选配合适的重要或关键岗位,通过挂职、轮岗等形式经受锻炼和考验,不断提高她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促其早日成才;对于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女性干部,在破格提拔或越级提拔干部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爱,为她们提供成长的快车道。
(作者为长沙师范学院教授,湖南省妇女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注: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妇联智库重点课题“新时代湖南省女干部成长现状调研(23ZKB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