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一个行云流水的倒车入库,大海稳稳地把车子停在了河口村村口停车场的车位上。“媳妇儿、闺女,赶紧下车拿东西回家,咱妈说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看着停车场上一排停放整齐的私家车,大海放心地下车。一家三口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直奔家门。老远,就看见院门口贴着的大红“福”字和母亲徐良梅红彤彤的笑脸。
“车停好了?”
“停好了。今年车停那里,不会像去年那样恼火吧?”
“肯定不会。自从停车场建成,大家都自觉得很。”徐良梅拍着胸脯,语气笃定。
提起去年的恼火事,徐良梅打开了话匣子。
河口村在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过去村里穷,外出务工是常态。这几年推动乡村振兴,村庄经济发展了,村里人有了积蓄,再加上村里村外的路修得宽敞,不少人家购买了小轿车。
可这两年,每逢过年过节、村里有红白事,人一扎堆儿,停车就成了难题。去年,徐良梅在浙江务工的儿子大海刚买了车,喜滋滋的开回家过年。要返程时才发现,自家的车被别人胡乱停放的车堵在了最里面,“光找人挪车就等了半晌,耽误了行程不说,还窝了一肚子火。”临走时,大海气鼓鼓地撂下狠话,“啥时候有了正规停车的地方,再开车回来!”
“类似的恼火事,村里其他人家也没少遇到。”河口村党总支书记陈雪荣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池州市要求全市69个市直单位、6个园区、4个县区、5493个基层党组织,切实落实“四下基层”,上下联动,深入群众了解需求,梳理急难愁盼,千方百计解决。
走访中,陈雪荣梳理出该村民组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缺少停车位;没有公共健身设施;当家塘淤泥严重,村民洗衣用水不方便。
陈雪荣将问题递交到墩上街道居民议事会小组,经过投票,被选为街道的民生实事项目,争取到了10万元项目资金。
2023年9月底,项目开工建设。“村民苦于乱停车现象,对街道出资改造停车场项目格外支持。”陈雪荣回忆:“村口几家二话不说,将闲置的地块拿出来,解决了场地问题。我们全面清理填平,铺设混凝土,设置停车位,安装健身器材。同时,对当家塘进行清淤整治,引入九华河水源,并在水塘周边加装护栏,新建浣洗台。”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停车场竣工那天,徐良梅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儿子这个好消息。
一个多月以来,每天到停车场转转,在旁边健身休闲小广场上,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成了徐良梅雷打不动的习惯。在街道、村党委的号召下,徐良梅也成了义务宣传员,遇到乱停车的村民,都要上前规劝几句:“好规矩人人都要遵守,大家的村庄要一起爱护。”
下午3点,把儿子一家三口迎进门,顾不上休息,徐良梅又迫不及待想带他们在村里转转,看看刚清淤修好的当家塘、水泥路,家家门口的小花坛、景观带……
“一年没回来了,看看村里的变化。”“好,走起!”言语间,欢快的笑声“冲”出了农家小院,让春节前日渐热闹的村庄愈发欢腾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