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暖心举措温暖旅客返乡路
2024年春运大幕开启,不少高铁站人潮涌动,客流呈现井喷态势。从厦门开往上海的G1654次高铁列车近日以独特的“出圈”方式冲上热搜。原来,这列高铁的9号餐车车厢部分区域被临时改造成“遛娃舱”,凡是上车的小旅客都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这里参与趣味游戏、玩玩具或者读故事书。
春运期间,“在路上”的人多了,不同乘客对于高铁的需求也愈发引人关注。G1654次高铁合理利用列车空间推出“遛娃车厢”,花心思引导小乘客开展趣味活动,从根源上解决了低幼龄孩子吵闹的问题,实现了道德约束“软着陆”,这背后既反映出铁路工作人员对乘客需求的暖心回应,也是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有益探索。
期待“自媒体+医疗”让更多民众受益
去医院就诊不熟悉流程怎么办,冬季频发的流感如何预防,办公室久坐怎样运动……随着短视频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据了解,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制定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创作者扶持计划,鼓励医生发布与专业方向符合、能给用户健康生活带来实际帮助且易于普通大众理解的原创医学科普内容,让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活”了起来,促成医生与患者的“双向奔赴”。
医务人员“跨界”做直播、运营自媒体,有利于一些基础性医疗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让患者在寻找一线医务人员看病问诊时不至于毫无头绪,也可以帮助一些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得到权威的建议。但同时,平台也应加强医疗科普相关账号的资质审核,注意防范一些“假专家”与医疗外行来直播运营,以此建立广泛的公信力。
警惕不良网络流行语侵害未成年人
最近,天津市民王女士发现,孩子嘴里经常蹦出网络流行语,他只是觉得好玩,不知道有些是非常低俗的词或骂人的话。王女士担心,常把这些网络流行语挂在嘴边,肯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据了解,不少网络流行语、网络热梗在未成年人中流行,有的孩子说话夹杂着大量网络流行语,乃至出现在作业、作文中,这让家长和老师都很苦恼忧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但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带有低俗、侮辱性甚至暴力倾向,对未成年人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防范不良网络流行语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家长、学校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引导未成年人理性看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共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倡导文明、规范的语言表达。
侯文雅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