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栏目:科技女性话创新

版面: 要闻

向“新”而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女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林志文

    □ 见习记者 程浏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抢抓机遇奋发作为,紧跟科技前沿的变化,在核心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等方面,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投身科技创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从事科研工作十余年,坚持带领团队将“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部署与基础领域的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姚金平,2011年便开启了空气激光新方向的探索。目前,空气激光已发展成为超强超快光物理领域的前沿方向,姚金平与合作者当初的原创发现被公认是强场驱动空气激光方向的源头。

    “在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科学研究逐渐从以往的自由式探索向瞄准国家战略、企业需求等特定应用目标转变,导向性更明确,有利于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自然结合。”姚金平告诉记者,她与合作者瞄准空气激光在遥感领域的应用需求,发展了新型相干拉曼散射技术,该技术能够为多组分大气分子灵敏探测提供变革性方案,未来能够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空气激光还可用于燃烧诊断,这对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以及航天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无损检测服务于高端装备,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重点培育产业之一。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无损检测事业部副主任丁杰投身无损检测领域研究20年。她告诉记者,无损检测可对“大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安全评估和灾难预警,通过可靠数据找到隐患,提出解决对策,保障工程产品和装备的安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丁杰表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培育新兴产业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就在不久前,黑龙江制定了一份《黑龙江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在这份长达30页的方案中,对今年提出的24个重点发展产业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比如高端装备制造就分成了“工业母机”“海工装备”等五个细分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其核心标志是生产率大幅度提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女科协会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刘娣说,黑龙江作为中国粮食的“压仓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新质生产力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农机智能化等,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要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迄今为止,丁杰主持和参与无损检测科技重大专项和标准制定项目达40余项,参与制定ISO标准5项。她告诉记者,在无损检测领域,技术标准就是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是做好“产”和“用”的桥梁。

    在助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上,丁杰和行业专家始终在不懈地努力。丁杰告诉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与更多的专家、院校、重要产业企业交流。同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协同发展,抢占产业发展高地

    开放、交流、协同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致力于推动粤港澳三地科创协同发展,加快创新要素便捷流动,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卢宇彤研发了世界领先、具备完全知识产权的“星光”国产超算多模式融合应用平台和世界上性能最高的并行文件系统等,该技术广泛支撑大气海洋、能源材料、工业制造、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取得重大应用成果,使广州超算成为全球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离不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卢宇彤说,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在大湾区建设了多个分中心,并组建了粤港澳超算联盟,有效链接各种创新要素,拓展超算应用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

    “算力是生产力,是创造力,是竞争力,是影响力,我们要加快超智融合、学科交叉、协同优化,推动算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推广东省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卢宇彤说。

    “身为女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响应总书记号召,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努力以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刘娣的话道出了所有女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