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我们一家四口的年光饭,都是鸡、鱼、白菜老三样,一只用泡椒、泡姜、青蒜爆炒的大公鸡刚刚好两大碗、一大碗草鱼、一大碗白菜,寓意四季发财、大吉大利、年年有余、清清白白。这年复一年不曾改变的年光饭菜式,是最简单又幸福的仪式感。
■ 烟雨
年夜饭是一顿需要用心准备的最有仪式感的家宴,要喜庆、要有仪式感、要皆大欢喜。
在去老公家过年之前,我对年夜饭是没有概念的,因为我们家大年三十晚上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的晚饭,最隆重、最有仪式感的年饭是大年初一早上的年光饭。
那时过年的准备,从进入腊月起就开始了。蒸甜酒、打糍粑、做米花、赶场买年货、大扫除、贴对联、杀鸡鸭、杀鱼、打发豆腐……关于过年,最深的印象是老妈常常念叨的“三十晚上的火,初一早上的灯”。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爸爸就起来做饭,主菜炒好叫我和弟弟起床,带着我们敬神、放鞭炮。仪式结束,妈妈也把白菜炒好了,开始吃年光饭。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顿饭,隆重的体现就是在年三十晚上就被反复叮嘱“不要掉筷子、不要打碎碗、要说吉利话”。
年光饭,主打的便是一个早!吃完就要开始走家串户去拜年。记忆中我们一家四口的年光饭,都是鸡、鱼、白菜老三样,一只用泡椒、泡姜、青蒜爆炒的大公鸡刚刚好两大碗、一大碗草鱼、一大碗白菜,寓意四季发财、大吉大利、年年有余、清清白白。这年复一年不曾改变的年光饭菜式,是最简单又幸福的仪式感。
这是记忆中过年的样子,久远到记不起上一次全家整整齐齐在老家一起过年是什么时候。“三十晚上的火”,也随着翻修厨房、砌了省柴灶,没有了可以挨挨挤挤、排排坐在长条矮凳上,守着跳动的火光听妈妈讲故事的灶膛,那些早已成为只存在于记忆里的温暖。
2023年春节,我们在长沙陪爸妈过年。这是疫情之后难得的第一次大团聚,祖孙三代6大5小,大桌坐不下,小小孩单开一桌。除了老三样,菜式也就着孩子们的口味,三文鱼、爆炒牛肉、胡萝卜炒肉、清炒土豆丝都安排上了。
2019年春节,老公出国访学,我独自带着孩子回长沙过年。正月初二,平时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们都回去了,在大伯家小聚。大堂哥和嫂子都做得一手好饭,是闻着味儿都要流口水的味道。
2017年和2018年,在武汉陪公公婆婆过年。四世同堂的年夜饭,菜式丰盛,大家爱吃的都有。鸡汤和八宝饭应该是传统菜式,几乎每次回去过年都有。
2016年,我和朋友在台湾清境农场过年,地陪豪哥安排了丰盛的年夜饭:龙眼木烤瓷缸鸡、沙茶粉煲鱼头汤、豉汁蒸高山鳟鱼、清炒山猪肉、鸡汁卤小竹笋、清炒高山高丽菜、干炸小溪虾、银鱼豆豉炒山蔬……虽然没在家过年,但年夜饭是少不了的,这是属于吃货的倔强。
从台湾回到家的第一顿晚餐,我简单做了几个菜,一家三口边吃边聊台湾行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开启新的一年。当时5岁的儿子问:“妈妈,你知道北京最美好的新年餐在哪里吗?”看我半天猜不到答案,他指了指餐桌说:“就在这里呀!你看我的肚子,都起大沙包了……”那一刻,感动到泪奔。
这也充分印证了:吃什么并不重要,难得的是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温暖和幸福,是那一刻什么都能够放下的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