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乐活 PDF版下载

版面: 乐活

寻找自己的年夜范儿——

年轻人正与“年”双向奔赴


    ■ 胡杨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里有这样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问,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如果要问什么时候年味儿最浓,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小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年”正在被模板化,走完固定的流程,年也就过完了。但是年味真的变淡了,还是我们不愿意去耐心体会平凡的幸福,并创造新的年味儿了?

    如果浓郁的年味儿只存在于记忆里,那将是件多么遗憾的事儿。如今年轻人已经是“年味”的主理人。他们说:“越长大,就越想好好过年。”“让年味,只留在记忆里”,这届年轻人可不同意。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如今的年轻人爱搞活儿也注重仪式感,看不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散,也擅于在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可能。还记得那条爆火的热搜:一名“95后”女孩花了10天,在VR虚拟世界里复刻了北上广三地的庙会。年轻人花样过年的消息立刻就引起了一大波关于“年味回忆杀”的讨论。对于年味儿,年轻人绝不满足于调取记忆里的美好,而是更愿意结合当下时兴的潮流用自己的方式去把年味儿追回。他们知道,在传统之上加入新鲜元素,才会让年更有过头,更有盼头。

    最近看到网上有个“做过年大艺术家”的征集,我觉得这个创意特别好。艺术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被束之高阁的谈资,艺术应该进入生活,生活美学也不是一种高调,而是潜藏在饮食起居、人情世故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自称“年夜饭大艺术家”的丢酱说:“今年打算留京过年。除夕那天,朋友们准备齐聚我家,大家‘众筹’年夜饭,每人做一道菜,搭配《甄嬛传》bgm,想想就会是个欢闹又团圆的年。大家都感觉自己吃了一年的预制菜,年夜饭得大展拳脚。能上菜谱的菜,都是精挑细选,好几道菜互相角逐才产生。”

    自称“全家福大艺术家”的Cathy说:“全家福该是过年最重要的一个‘物料’了。 今年我给一家人都下单了红色系衣服,连小猫咪都是红色系穿搭。过往的年,家里常常是沉默的,如同家人的爱。沉默往往会带来误解。如今,我想用最浓烈的爱,就像穿在身上那抹红一样,将家人们聚拢在一起。爱,会消弭一切。”

    自称“旅行大艺术家”的李尔说:“说走就走的旅行,合拍的旅行搭子在网上早就找好了。目的地是哈尔滨,冰天雪地里拍一组艺术照。今年是我独自生活的第一年,我想用脚步证明,我是勇敢和自由的。”

    自称“拥抱自然大艺术家”的沁说:“去年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地方,那里‘没有时间’,不需看钟表,更不赶时间。人们的目光,对着大海、雪山,还有星空。我在地图上标记了这个叫索玛诺伊岛的地方,期待和朋友在那里看着星空,倒计时迎接新年。我常常感到被困在996里,这个春节决定勇敢出逃一次。”

    自称“新年战衣大艺术家”的赵婕说:“翻箱倒柜,给自己整一套‘新皮肤’。玩起爆改,一把剑,一身古装,穿上‘新年战衣’,龙年春节主打的就是复古回潮。”

    人生苦短,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变成审美的存在,把自己的人生塑造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的确,年味儿就藏在我们生活的各处,而新一代年轻人也正积极地在用更新潮的玩法解构年味儿、重塑年味儿。

    在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在,年轻人确实把过年演绎得越来越有意思、别开生面了。看到了年轻人的种种过年新玩法后,巨量引擎、新华网与抖音头部达人们也纷纷加入,在#我们的年夜范儿#中让过年传统和创意潮流来了一次碰撞。喜欢找新乐子的年轻人,俨然把这里当成了过年的新主场,大家相互分享,沉浸其中,探寻着有意思的新年味儿。对于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聚集起来体会过年的滋味,无疑是一种情感的慰藉。而当过年的玩法变得丰富有趣,相聚更有情感归属时,传统也就生出了更多新的可能,而这恰恰是年青一代为春节注入的新意涵。

    正如“三联生活实验室”的一文中总结的那样:如今,在种种仪式感里占据C位的年轻人,正和春节进行着双向奔赴。他们知道,与其因循守旧,不如趁着现在,趁着这个新年,寻找自己的年夜范儿。因为正是这些闪亮的时刻,呈现着过年时的欢乐,守护着最纯粹的年味儿。这些年夜范儿,在让我们享受春节假期的同时,也会成为一股精神力量,让我们“血槽回满”,开始新的一年。

    我们怎么庆祝新年,就怎么庆祝新生活。好好过年的人,是幸福的。好好过每一天的人,就是生活的大艺术家。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