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这个大棚看起来挺新的吧?我去年花了40多万元进行了翻修改造。春节前后,小西红柿、草莓、吊瓜等都卖得好。过年了,来采摘的人也越来越多!”春节刚过,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在“大漠湖镇——鲜甜市集”采摘长廊,遇见了正热情招呼着采摘客人的大棚主人苗永梅。
采摘长廊总长3华里,乌海人管这里叫采摘一条街。由于紧邻国道,交通特别方便。
乌兰淖尔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泽园新村依托区位、政策和农业特色优势,在大力发展反季节瓜果蔬菜种植、桃李杏庭院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采摘”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乌海市妇联副主席王梦云介绍:“这里常住人口中从事大棚种植的绝大部分是妇女。女性在温室农产品的生产、管理、采摘、销售方面都是劳动主力,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据悉,2023年,乌海市妇联在该地实施了助力乡村振兴巾帼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将22个党建“红色连心屋”及采摘长廊融入巾帼因素,打造成集女子种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村姑坊”,种植女性统一着装,进一步塑造采摘长廊的乡村旅游形象。
苗永梅的小木屋正处在进出村口的路边,人流量很大。小木屋的玻璃橱窗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她指着自己的小木屋高兴地说:“这一溜儿小木屋都有‘女’字标识,因为有妇联组织的参与,游客更相信我们了。”
专门开车从海勃湾区来采摘的温女士表示,采摘长廊离市区很近,20多分钟就到了。这里的水果蔬菜不仅好吃,带着孩子、老人还能感受自己动手劳动的乐趣。
乌海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钱昕告诉记者,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去年市妇联的工作经费比2022年增加了近3倍。“2023年,我们安排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项目资金26万元,实施市级巾帼新农人示范基地等项目13个。2024年,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全国妇联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巾帼建功系列活动,奋力推动新时代乌海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