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爱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生活发现

版面: 爱生活周刊

欢欢喜喜闹元宵

年俗回归、文化传承, 龙年春节热辣滚烫


    小丽/画

    北京什刹海“蛟龙出海”巨型龙灯,长202.4米,采用传统彩灯艺术+现代科技光效打造腾飞的蛟龙。胡杨/摄

    北京王府井大街“龙行大地,五谷丰登”“铜稻龙”,长12.5米,高2米有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为了迎接2024甲辰龙年的到来而制作。胡杨/摄

    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龙年元宵灯会将传统年味儿、国潮文化、未来科技完美融合。今年春节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上涨幅度最高,非遗文化消费热情越发高涨。国潮新玩法、非遗民俗活动位列“过年新方式”搜索排名前茅。从西安文旅“长红”、贵州“村超”和“尔滨现象”等文旅行业波浪式递进的热潮可见,不仅是年俗回归和文化传承,也是经济发展活力和复苏韧性的增强。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入出境旅游人数合计有望超过2.6亿人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峥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但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与全国多地春节旅游的国潮热、非遗热相呼应,北京丰富的逛花灯、猜谜语、看花展等元宵节活动,仍有浓浓的年味儿邀你一起去品味、体验。

    逛市集 看表演 赏彩灯 北京元宵节趣味多多

    走进北京通州大运河新春游园会,只见会场中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福字装饰,上百个灯笼组成的“祥龙”悬挂在头顶,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留念。道路两旁,美食摊位、非遗手工、游乐摊位琳琅满目。隆福寺炸灌肠、天津大麻花、平阴玫瑰烤梨、小吊梨汤……在游园会美食区,多种特色美食吸引顾客争相品尝。

    市集中还专门为顾客准备了非遗文化体验。吹糖人、龙凤字、木皮影等特色体验区域均有不少市民驻足。“小朋友,敲响这个小铜锣,就可以开始吹啦!”在非遗吹糖人摊位,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摊主的指导下吹糖人。

    只见摊主用手从热热的糖锅中揪出一团糖,用手揉捏成团,在糖团中压出一个深坑,抓住两头,快速拉出一根细管递给小朋友。摊主用手轻托着糖人儿,一边引导小朋友匀速吹气,一边手指快速飞舞,揉捏出造型,不到两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糖人儿就吹成了。“能亲身参与感受非遗文化,对于孩子是很新奇的体验,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孩子家长赞道。

    在非遗龙凤字摊位,市民何先生购买了一幅写着自己名字的龙凤字画。只见画家拿起小刷子蘸取颜料,将凤鸟、祥云、翠竹等图案精心设计组成何先生的名字,不少市民屏住呼吸驻足观看。一幅画毕,摊位旁掌声雷动。

    除了市集游园,大运河新春游园会还为游客准备了不同的表演。每天上午10点开始,运河文化广场的大舞台上,热闹的音乐声不间断奏响。歌曲串烧、变脸表演、民族歌舞表演……一场场精彩演出让观众目不暇接,游人挥舞着手臂与表演者一同欢唱。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会历来都是元宵节的重头戏。据了解,位于延庆区的北京世园公园,以“龙腾盛世”为主题,非遗传统彩灯工艺与现代科技光影交织,20万盏、236组大型特色花灯组成3000米如诗如画的花灯长廊。在园区中路观赏路线上,依托廊亭改造而成的画卷造型的花灯格外引人注目,每一幅画卷都如同摊开的历史卷轴,引人走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温榆河公园与享有“天下第一灯”美誉的自贡彩灯联手,精心设计了六大主题模块:“祥龙贺岁”“温榆神话”“魔幻时空”“浩渺星际”“奇异丛林”和“新春祈福”。灯会的“灯王”——“灯耀新春”,灯组总高度达15米,由50位非遗传承工匠历时20天打造完成。“浩渺星际”主题展区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主打科幻星际、太空、航天主题,每一盏彩灯都经过多道工序的打磨,通过“形、色、声、光”,将灯会的传统年味儿、国潮文化、未来科技完美融合。灯会期间,各灯组主题区还配置了极富特色的高车踢碗、魔术、空竹秀、杂耍小丑、舞龙舞狮、国潮舞蹈、百狮报喜、变脸、龙人偶等各类演艺内容。

    在位于延庆区的龙庆峡冰灯冰雪嘉年华,以冰为瓦构筑出梦幻神秘的冰雪世界。而在古北水镇,氛围感则被拉满,游客们沉浸在龙灯的舞动、糖人的香甜、冰灯的晶莹和美食的诱惑中。在这里,童话趣事被一一解锁,无尽的惊喜等待着探索。夜幕降临,喷泉与灯光共同演绎的视觉盛宴拉开帷幕,让人陶醉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

    正在中山公园唐花坞对外开放的“龙腾盛世”传统花卉精品展,70余个品种共1000余盆各类花卉植物同时亮相,更是让游客在元宵佳节可领略到春花的魅力。据了解,展览除了梅花、碧桃、杜鹃、紫荆、西府海棠等公园花期控制特色花卉,还有朱顶红、巨型南瓜、北美冬青等喜庆花卉和秋季观果植物,搭配龙血树、鸟巢蕨等观叶植物,让游客可以一次看够不同造型、各具韵味的四季花卉。

    非遗创新、新国潮、新“花”样引领旅游消费新风尚

    今年春节消费市场“新”意十足,国货热卖、国潮兴起成为新现象。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激活消费潜力,持续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上涨幅度最高,非遗文化消费热情越发高涨,国潮新玩法、非遗民俗活动位列“过年新方式”搜索排名前茅。从文化艺术到非遗传承等,春节文旅消费活力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释放。

    “西安年·最中国”再度成为新春文旅“顶流”。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城墙等景区,沉浸式演出与游客互动,通过给现实空间注入传统文化元素,“沉浸式娱乐+国潮产品”组合而成的新消费模式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不仅是西安,这个龙年春节,各地旅游都呈现出火爆的景象,旅游里的文化味儿也十分浓郁。像川剧变脸、布袋木偶这些传统非遗项目不断创新,结合时下消费特点和新的传播趋势,带动了春节旅游消费文化热。

    与此同时,各地景区纷纷打造出复古场景,体验式、沉浸式旅游项目花样繁多,让游客可以深度体验中国传统民俗和文化。

    “灯中有灯,景中有景”,春节期间,成都东安湖灯会流光溢彩,灯景交融的唯美画卷徐徐展开。灯会由数百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传承人联合打造,构思巧妙,钢架焊接、灯布裱糊、颜色喷绘,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在技术上还运用了烫金沙工艺、光源流动、机械传动等手法。通过声、光、电、雾等多种科技手段,打造了人在画中游的场景。

    江西九江举行了龙狮灯彩踩街活动,各县区的队伍聚集到一起,“巨龙”时而翱翔腾飞,时而辗转腾挪,有湖口草龙、彭泽板凳龙以及各具特色的民俗彩灯、鼓乐相伴。游龙所经之处,市民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呈现出一片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在江苏盐城滨海县,绚丽多姿的彩灯扮靓了夜晚,千年非遗打铁花、滨海大排档国际美食展等项目更是让市民感受到浓浓年味儿。有市民接受采访时发出感慨,流光溢彩的灯会不仅让大家感受盛世的华美、中国龙的生机勃勃和吉祥喜庆,也增添了大家身为龙的传人的文化自信。

    专家表示,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持续增强,传统文化将不断赋能消费新业态,激活消费新动能。从西安文旅“长红”、贵州“村超”和“尔滨现象”等文旅行业波浪式递进的热潮可见,不仅是年俗回归和文化传承,也是经济发展活力和复苏韧性的增强。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春节全国多地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全国重点文旅景点的游客数量达1.23亿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22.8%。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入出境旅游人数合计有望超过2.6亿人次。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