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
每年大约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职场人才开启新一年的工作。正月十六女友发朋友圈道:“今天开始春耕,开心工作,迎接活泼泼的春天。”另一个朋友则写道:“龙年已经开启,姐姐们,都支棱起来吧!”
春天吹响了行动的集结号。“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这是作家余世存《时间之书》里的一句话,我个人非常喜欢,尤其是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想把它送给所有在职场努力拼搏的朋友。
“三四月的事”都是什么?是耕田、播种;是布局、行动。
闲时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第一天工作日,早晨8点半我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准备开工,先发朋友圈道:“龙年开工大吉。爱工作是爱上自己专注的样子,这是最好的养生。执于一而万事毕。休假很容易让人神散,工作可以收神儿。好的人生,就是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菜根谭》中说:“闲时不放过,忙处有受用。”在我看来,假期里彻底放空、放松自己,假期结束后元气满满地开工,这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一个会放空、放松自己的人,往往是一个做事认真、有效率的人。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作者周岭把大脑工作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人一味地待在舒适区,只会让自己无法适应变化而被时代淘汰;盲目进军困难区,则会让自己因挫败而失去前进的动力。那么在两者之间,有一个“蹦一蹦就能达到目标”的区域,就是所谓的拉伸区。在这个区域内,我们能有效地使用时间和精力,用更少的汗水,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这也是学习工作的最佳区域,讲究的是循序渐进。
这可以看作是“主动吃苦”的过程。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所以有人说,忙才是人生的生活常态。忙,既健身又健脑,比啥保健品都有用。但是,我们要避免“瞎忙”,当一个人总是陷入毫无意义的忙碌中时,就属于精神内耗,不会再有精力提升自己。
一个人太闲,容易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行的动力。而闲得久了,精神就会变得一片荒芜,很容易故步自封、思维僵化。总之,闲得太久,不管对身体还是头脑乃至整个人的思维认知都是不利的。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闲而不怠,忙而有价。
做长期主义者,拥有“培风”意识
最近看梁冬的文章,他说朋友F想找中医看他的慢性病。梁冬介绍了一个著名的中医大夫,大夫要求F最少要吃半年的中药,这个药每天要分三次来喝。
F很着急地对梁冬说:“我不可以一次把药吃完吗?我每天很忙,我怕分开喝来不及。早上起来把它喝完,这一天就算ok了吧?”
看着F那张诚恳而急切的脸,梁冬问道:“第一,你一天吃几顿饭呢?如果一天要吃三顿饭,为什么不能够接受自己一天吃三次药呢?身体里也是有平衡的,一次喝进去可能会中毒。就像你如果一次把一天的饭量全吃完,会被撑坏的。第二,你这个病得三十年了,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累积到现在变得很严重。一个病在你身上得了三十年,你想用三天乃至于三个小时把这病治好,不觉得这是很奇怪的想法吗?
病得慢慢好,钱得慢慢挣。有许多事情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一个复合增长的过程。疾病是这样,好运是这样,金钱是这样,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一个人最终长成一个温润、成熟、利他、自洽的好人,其实是很漫长的过程。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等待的意义。那些看不到自己人生格局方向的人,可能等不起。”
不知怎么,看到梁冬这一席话,我想到庄子《逍遥游》里的“培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徐徐的微风,会吹动一片树叶;一阵阵风吹来,地上的树叶会被吹起飘在空中;而台风来临,足以掀翻屋顶,龙卷风甚至会裹挟起一栋房子。不同大小的风,也携带着不同大小的能量,也就会承载起不同大小的事物。小鸟飞翔,对风并无期待;而大鹏展翅,则需要等待六月间的大风。
初读庄子,我们看得见的是“图南”(到达南方)的目标,而看不见的“培风”的重要性。其实,大鹏鸟飞行九万里,需要大风在其下,故而要待大风而飞,唯有这厚积之风,才足以支持大鹏鸟南飞九万里。
何为“培风”?一来是等待,二来不可见。这就犹如春天播下种子,你要耐心等待其发芽。一粒种子的生长只有它钻出地面的那一刻,才可以得见。拔苗助长是不可行的。这就像《小王子》里狐狸告诉小王子:“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最重要的东西眼睛是无法看到的。”
经历了这些年的不确定性,“培风”意识在今天有着格外警醒的作用。培风,在我看来就是蓄养能力、等待时机。
职场上的“潜龙勿用”与“飞龙在天”
今年是龙年,我常常想起《易经》里的“潜龙勿用”和“飞龙在天”,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阶段和状态。
“潜龙勿用”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到来之前,应该保持耐心和低调,积蓄力量。这个概念强调了在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即使有良好的势头,但由于力量尚弱,应当谨慎行事,避免轻举妄动。
“飞龙在天”则代表了力量的显现和爆发的时刻。当条件成熟时,就像龙飞升上天一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实现目标和抱负。
这两个概念在职场和个人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都强调了时机和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行动的智慧。
在我看来,年轻时我们都属于“潜龙勿用”时段,而立之后则是“飞龙在天”时段;逆境也可以被看作是“潜龙勿用”时刻,彼时内心要有定力,相信自己会有“飞龙在天”的那一天;而春天也是“潜龙勿用”的时刻,默默播种、耕耘,静静等待秋天的收获。
努力耕耘,默默等待,这才是我真正要做的事。正如谷川俊太郎所说:“人到中年,我们要渐渐地让风去改变山,渐渐地随着风飘向远处,渐渐地成为一个更好的你。”
现代人普遍缺乏相信“渐渐”的力量。记得二十多岁时,有个文友给笔耕不辍的我写信说:“胡杨,你会渐渐走向辉煌的。”
的确,人生没有突如其来的成功,只有渐渐发生的改变。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信自己是“龙的传人”,信心百倍、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