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谨防以“票务”为名的“新黄牛”扰乱市场

    近日,多位歌手演唱会门票开售“秒没”。不少网友在感叹演唱会门票难抢的同时,一批自称“票务”的账号在网络上涌现。他们宣称自己绝非“黄牛”,货源来自官方,价位则是行业内的统一定价。一些热门演唱会门票,“票务”售价往往高出原价数倍。且与官方售票渠道不同的是,“票务”不仅可以提前售票,而且无视购买名额限制,还可以提前选座。

    “老黄牛”还没肃清,“新黄牛”又出现。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非法倒卖门票的行为,监管部门有必要查清的是:“票务”手中的票究竟从哪里来?如果是通过主办方获得,就应当加强监督监管,对其实施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惩治。如果是采取违法技术手段获得,则应当加强票源管理,督促主办方完善售票机制,严格落实实名制购票、验票。总之,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打击整治演出市场乱象。

    定制家居亦需“定制监管”

    生活中,定制家居因其个性化、差异化,且可根据消费者需求量身定制等特点成为许多人在装修房屋时的选择。然而,有消费者反映,定制家居存在低价套路、增项加价、虚报错算、以次充好等问题,让本想“省心”的装修方案,反而令人“烦心”。

    定制家居的特殊性在于其高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标准时需要更加灵活和精准。一方面,要针对定制家居的生产、销售、安装等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企业在提供服务时有章可循。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定制家居市场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专项整治等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质量问题、欺诈行为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和处罚。同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反映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盲袋销售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盲袋是一种商家随机在不透明的纸袋中放入商品,顾客必须付钱后才能打开袋子查看的销售模式。因为其无法预知的神秘感以及较低的价格,吸引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然而,一些商家将盲袋销售当成了清理库存的手段,甚至盲袋商品中有不少残次品,比如有消费者购买服装盲袋,打开袋子却收获了一堆袜子。

    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盲袋销售正逐渐演变成不良商家诓骗消费者的手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奔着“惊喜”而去,收到的却是失望。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应督促商家在日常经营中,如实公开中奖概率、商品品质等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营销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推动相关行业健康发展,让盲袋消费远离诱导和欺诈,只留惊喜和乐趣。

    黄威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