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今日关注

版面: 视点评论

2400公里文化帮扶路 158个孩子圆音乐梦

大山里的天籁童声回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感动沈阳”颁奖典礼现场演唱《大山里的孩子》。王雁/摄

    浴辉和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一起摘花椒。徐小凌/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 马为

    “脚下的车前草,路边的野菊花。眼前一条上山的路,通往梦的天涯……”

    在2023年度感动沈阳人物颁奖典礼上,来自甘肃省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的30个孩子,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登上了沈阳盛京大剧院金碧辉煌的舞台,再次唱响了那首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大山里的孩子》。

    “浴妈妈!您辛苦了!浴妈妈!我们爱您——!”唱到结尾,孩子们的一声“浴妈妈”让浴辉的眼泪夺眶而出。浴辉是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的团长,也是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的团长。每当被人问到相距2400多公里的文化帮扶之路是如何坚持下来时,浴辉总是坚定地说:“每一次去文县都要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但为了用合唱改变更多孩子的人生、实现他们的理想,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大山里的童声合唱团

    文县位于甘肃最西南端,地处秦巴山区,川陕甘交界处。诗人李白那首著名的《蜀道难》,描述的就是文县所在的秦巴山区行路的艰难。文县风景优美,物产丰饶,但千百年来,路的缺失隔绝了小小的文县与山外的大世界。

    从1998年开始,中国记协与文县结成了对口帮扶关系。在几代记协人和新闻人的扶助下,文县于2020年终于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021年7月,中国记协带领辽宁记协和沈阳日报的新闻工作者来到文县走访,浴辉便是其中之一。他们走进了以留守儿童为主要生源的文县城关第三小学。

    听说沈阳童声合唱团老师要来,学校临时组织了一支合唱队。当大家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放开嗓子,用最大的声音唱着: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浴辉惊呆了。响彻在她耳畔的,是发自心底的天籁之音,是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的自然天放的声音。多年的合唱排练经验告诉她,孩子们的天赋很好。浴辉当场就把视频发给了沈阳音乐学院的专家。很快,专家的反馈验证了她的判断:孩子们的嗓音条件很好,但缺乏专业训练。

    看着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神,浴辉脱口而出:“我们来教!”

    2022年7月,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成立。他们排练的第一首歌就是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为他们量身创作的《大山里的孩子》。

    从合唱团成立这一天起,平均每个月一次,来自沈阳的合唱老师,从东北跨越2400多公里到西南。从最基本的音符到吐气发声,再到分声部,从形体到动作,手把手辅导留守儿童合唱团。他们从最初只会喊着唱,逐渐开始具备了一个专业合唱团的雏形。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浴辉的称谓,从“浴团长”到“浴老师”,最后变成了“浴妈妈”。

    登上世界音乐最高殿堂

    当这些只会喊着唱歌的孩子们,能够气息稳定、声音统一时,他们收到了来自甘肃电视台的演出邀请。这支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合唱团的45个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同年6月,合唱团又收到了来自央视《大风车》栏目组的邀请函。孩子们第一次乘坐飞机,飞向他们心驰神往的首都北京。

    陪孩子到北京的文县城关第三小学副校长袁双桃说:“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陪伴,这种缺失在他们的成长记忆中是不可逆的。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文化帮扶能起到其他项目所起不到的作用。”

    2023年7月23日,来自甘肃省文县铁楼藏族乡的班琴,作为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的代表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在金色大厅里,藏族小姑娘在世界的舞台上哼唱起那首《大山里的孩子》。“因为浴妈妈,我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大,这一年陆续‘装进’了兰州、北京和维也纳;但我的眼睛又很小,想要表达激动和感激时,连一滴眼泪都装不下。”班琴紧紧抱着“浴妈妈”说。

    相聚2400多公里的音乐帮扶为孩子们打开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成立以来,帮助158个大山里的孩子圆了走出大山、登上世界音乐最高殿堂的梦想。文化帮扶,为农村的孩子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有一次出彩的机会”,是以浴辉为代表的全国爱心人士的梦想。浴辉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会继续用爱把孩子们带到更大的舞台,通过持续的文化帮扶,带动更多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偏远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