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妇联助力家庭手工业发展

让巾帼“手艺人”指尖绣出“致富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王永钦

    □ 梁震英

    “哒哒”“哒哒”……

    春节刚过,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红旗村村民邬先女的家里,远远就听到缝纫机运转的声音。走进家里,只见邬先女正娴熟地在缝纫机前为裁好的帽子锁边。旁边的床上,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摞做好的手工帽子。

    “2019年农闲时,我就在家里开始做帽子。一年卖出600多顶,收入1万多元。现在每年都能销售6000多顶手工帽子。”邬先女一边利落地裁剪布料一边欣喜地说。

    2019年,直播带货开始盛行,邬先女又跟上了互联网的步伐,当起了“女主播”。从此,邬先女的帽子生意,从家门口做到了全国各地。2023年9月,邬先女被内蒙古北疆布丝瑰电商产业联盟评为“北疆巾慧好物推荐官”。

    和邬先女一样,乌拉特中旗温更镇阿拉腾呼少嘎查牧民格日乐也是本地有名的“手艺人”。这些天,格日乐度过了近年来最繁忙的一个春节。春节期间,她一直忙着在自家的奶食品加工车间制作奶食,一天要挤15头奶牛,每天能出500斤牛奶,共销售了8万元的奶制品。

    由于自家的奶食原汁原味、保质保量,通过互联网平台,她将客户从本地扩展到全国。她的奶食品事业不仅给自己的家庭增加了一份收入,也为消费者增添了一份舌尖上的美味。

    记者了解到,乌拉特中旗农村牧区的妇女吃苦耐劳,很多都会做布鞋、鞋垫、剪纸、刺绣等,特别是蒙古族妇女制作的奶食、民族服装、银饰品非常受欢迎。

    如今,在乌拉特中旗的农村牧区,和邬先女、格日乐一样的手艺人“帽子姐”“奶食妹”越来越多,她们转变观念、学习技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将家庭手工艺这一中国传统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乌拉特中旗妇联主席张峻介绍,为更好地组织、引导当地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乌拉特中旗以妇女就业创业为抓手,采取“菜单”式定制方式,以“妇女之家”为阵地,每年举办以手工艺编织培训、民族服饰制作培训、民族手工艺培训、奶食加工及蒙餐培训、面点西点培训、手工穿珠培训为主的技能培训班30多期,培训妇女600余名。为支持妇女就业创业,乌拉特中旗还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最高可达30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的中小微企业创业贴息贷款最高可达400万元,以支持更多女性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