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2024两会特刊 观察 PDF版下载

版面: 2024两会特刊 观察

如何助推文旅市场“一路繁花”?

——三位人大代表共话文旅产业发展


    王爽

    曾莲英

    杨赤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村超”,再到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去年以来,旅游市场活力迸发,文旅融合红红火火。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达到4.74亿人次,“南北互换、东西互跨”特征显著,服务供给提质升级,让人们对文旅产业的发展充满期待。如何让这样繁荣的景象持续下去,也成了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王爽:政策支持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对于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有重要引擎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爽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文旅产业既是践行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也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当前,文旅行业正处于疫情后快速复苏的重要窗口期和调整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应该打好政策支持的“组合拳”,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持续性繁荣发展,进一步增强文旅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王爽认为,目前文旅产业行业洗牌加剧,产业结构正在优化调整。2023年虽然行业复苏反弹效应明显,但消费者在可支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产品、内容、服务优质且性价比高的景区。一些品质低劣的旅游项目逐渐被淘汰,个别旅游景区面临倒闭破产,文旅市场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条正在全面优化,文旅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经受住疫情考验和消费者选择的景区,表现出较高的品质和较强的发展韧性,未来将在引领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王爽认为,伴随游客出行方式、选择方式、消费方式等变化,包括“二消”项目在内的非门票收入成为未来旅游景区成长的重要引擎,所以需要景区持续创新。“以清明上河园为例,近年来通过夜游、高科技体验产品、住宿产品的持续升级、扩容,‘二消’项目收入在2024年春节长假期间达到总收入的50%以上,同比增长80%。创新创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她说。

    在王爽看来,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复苏,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但文旅产业总体并未完全修复,如何对新的经济态势及市场形势进行评估,并打磨出更细分更优质的产品、内容给到消费终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文化焕新打造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这是2024年及未来几年文旅企业都要面对及解决的问题。

    作为文旅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爽就税务减负、金融支持等问题发声,她建议给予文旅产业针对性系统性持续性的政策支持,推出一揽子税收减免和行业补贴政策,多方面助力文旅产业复苏和创新发展,从根本上降低文旅企业的纳税负担,对文旅企业在景区设施建设、产品创新、用工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

    同时,她建议支持中大型文旅企业上市融资,建议适当调整业绩审核标准。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建议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投资文化旅游产业,支持文旅企业探索新融资模式,出台存量资产盘活政策,分类采取盘活措施,用好各类财政、金融、投资政策。由各地政府主导牵头摸排经营低效或停产停工的旅游资产、文旅项目,为其提供政策助力、金融帮扶、招商对接、项目重组等一揽子盘活方案,带动文旅企业和旅游项目的高质量发展。

    曾莲英:为游客提供品质化、人性化服务

    作为一名服务在一线的导游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衡山导游讲解服务中心导游曾莲英发出了自己来自基层的心声。她注意到,如今许多旅游景区选择了网络购票的方式,虽然有效避免了节假日客流拥堵、购票时间长、排队等问题,增强了游客在景区的旅游体验感,但由于预约系统的技术缺陷、放票量、放票时间等问题,景区预约制度被众多游客及旅游一线人员频频吐槽。

    对此,曾莲英建议,要在完善景区预约技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精简预约步骤、身份认证,优化用户界面,提高购票预约效率。如线上预约(包括自助售票机)与线下售票相结合,预留“特殊人群购票窗口”,以便为不擅长使用数字设备的社会群体购票与咨询。开设旅行社预约端口,加强审核管理,针对特殊用户,提供个性化预约服务。增加“候补购票”功能等,为广大游客提供品质化、人性化的服务。

    同时,曾莲英关注到人们的出行习惯发生改变,成规模的大型团数量明显变少,而个性化旅游需求和家庭出游等人数相对少的小团越来越多。因此市场上中小型旅游用车需求量越来越大,小型旅游用车供给上明显存在不足,适应旅游的交通运输服务也正面临着挑战。对此,她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旅游市场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对旅游客运企业资源、结构进行合理配制,制定小型旅游包车的行业标准规范,更好服务老百姓的旅游服务需求。

    杨赤:让文化传承发展与文旅消费升级双向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杨赤认为,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据统计,全国有300多个戏曲剧种,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等,这些都是深受老百姓喜欢的活态传统文化载体,是中华文明一块独特的金字招牌。“但一些拥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因宣传力度不够、市场狭窄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能。”杨赤说。

    杨赤认为,在文旅融合趋势下,应该让戏曲成为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重要连接点与切入点,成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加分项”。杨赤建议制定“戏曲进景区”计划。根据景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地方戏曲植入景区内,开展优质的个性化“驻场演出”。同时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让游客“着戏服”“登戏台”,体验戏曲的角色人物,领悟戏曲剧种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加强对戏曲剧团的扶持力度。利用好网络直播、短视频等热门媒介形式,寻求新媒体专业人才,持续生产优质内容,提高年轻人对戏曲的认知度和兴趣,让传统戏曲‘破圈’,开发戏曲艺术的周边产品,突出传统戏曲的地域特色,增强产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实现文化传承发展与文旅消费升级双向赋能。”杨赤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