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观察 PDF版下载

版面: 观察

回应妇女儿童和家庭新需求新期待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妇女儿童家庭相关内容


    3月5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宋依佳代表(左一)在会前与同团组代表交流讨论。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摄

    政府工作报告这些话
    与妇女儿童家庭息息相关 

    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双减”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

    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

    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

    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陈姝 孔一涵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的多处内容与妇女儿童家庭息息相关。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积极回应了妇女儿童和家庭新需求新期待,充分体现了对妇女儿童事业的高度重视。

    积极回应教育关切

    “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双减’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

    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党总支书记张淑琴关注的焦点。她惊喜地发现,报告中关于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内容中,第二部分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张淑琴跟记者解释,过去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这次不仅调整了位置,还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中部署、系统谋划,是着眼于国家整体战略性的设计,凸显了政府工作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报告中关于基础教育的表述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注和期待的。”张淑琴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连续多年提交关于学前教育的建议,非常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中获益。今年她更多关注义务教育,建议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体育教育三个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

    细化生育支持政策

    “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

    “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

    ……

    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常务副主任、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认为“报告对民生问题格外关注”。她尤为关注“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等内容。

    阮祥燕是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引入国内的第一人,被称为“冻存婴儿之母”。她一直高度关注女性生育力保护以及相关政策支持与体系建立,希望能为女性的生育力保护和积极应对过早老龄化贡献一份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对报告中“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内容印象深刻。在陈霞看来,生育具有社会意义。政府需要多管齐下,引入多样化的成本分担形式,推动生育成本在用人单位、劳动者以及政府间合理分配,促进人口自然增长。

    持续加强妇儿合法权益保障

    “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

    在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看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是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课题。要结合时代需求、妇联工作职能,深入开展调研,开拓创新,打破惯性思维,寻找符合新时代新环境新条件下抓好妇女儿童工作的新路径和抓手,更加有效地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全面提升和发展。她今年专门针对未成年人食品包装及标识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完善相关行业标准的建议,保障未成年人食品安全。

    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表示:“报告内容丰富,谈问题说举措很深很实,特别明确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让我备受鼓舞。”马慧娟是一位农民作家,这几年她一直关注与妇女权益保障相关的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的相关表述,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区燕明的深深共鸣。作为一名基层妇联主席,她从事妇女工作已经24年,对妇联工作饱含深情。她希望能够加大对基层妇联组织特别是边远山区基层妇联组织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妇联更好地发挥妇女“娘家人”的作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