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建言 PDF版下载

栏目:聚焦

版面: 建言

三位政协女委员齐发声

聚焦养老“关键小事” 守护最美“夕阳红”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和往年一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仍然是热词。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同样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发现,不少代表委员在履职过程中都将养老作为调研重点,并提交了相关的议案提案,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孙洁委员:加快适老化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增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的提案》。

    孙洁表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关系老年人切实利益的关键小事,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基础工作。

    孙洁在提案中建议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培育多级市场,在普惠保障市场方面,继续采用政府购买为主的方式,在中高端市场方面,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形成梯次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优化多元政策供给,加快重点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在财政资金政策方面,她建议设立居家适老化改造专项资金。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将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与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通过补贴等政策支持,逐步扩大居家适老化改造社区范围。

    与此同时,孙洁建议探索出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市场标准。孙洁表示,推动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规范性,有利于适老化改造行业形成统一标准,降低购买难度和门槛,同时有利于提升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韩清华委员:加大养老服务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韩清华在提交的《关于加大养老服务支持力度的提案》中建议,在财政金融领域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并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持。

    “目前山西省立足‘9073’养老服务格局(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推动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市场运营为支撑、专业服务为保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可持续的社区养老服务窗口。”韩清华表示,虽然成绩斐然,但与广大老年人的期盼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韩清华建议,将养老服务经费列为各级财政预算科目,建立《国家基本公共养老服务规范》,加大养老服务中央财政预算投资。“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银发经济’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有积极作用。建议中央协调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养老领域项目建设,并适当向中部地区倾斜支持。”她说。

    张金英委员:加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

    “失能失智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并且降低了生活质量、增加了经济负担。”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将提案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和养老问题。“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需要承担较重的照护责任,加之养老院对于失能失智老人只能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且护理收费较高,过高的精力成本和经济负担让多数家庭难以承受。”

    张金英建议,建立政府、家庭、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即医院、养老院、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全链条养老体系,按照老人健康状况,在医院、养老院、社区、家庭中实现顺畅转介,满足不同程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求;培养更多护理人员、康复师和心理医生,鼓励大学或专科院校、培训机构开设养老照护、老年护理等专业,充实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对社区全科医生老年精神病学技能、养老院护理员护理技能培训,提高诊断、治疗能力。

    张金英还建议,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大对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和理解。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