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说
我会坚持立足岗位建功,不断创新创造,传承专业技能,吸引培养更多的青年女职工加入高技能人才队伍,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巾帼力量。
——柯晓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如果将中国高铁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那么铁路信号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就是这个中枢系统工作的“神经元”。当高铁以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安全行驶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上,小到一个信号灯,大到车站的控制中心,每一个电路的切换都离不开小小的继电器,它就像是尽职尽责的士兵,在每一个线路的节点守护着高铁的安全。
在中国最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生产厂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车间调整班班长柯晓宾正用她的一双巧手,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转“保驾护航”。二十一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她被誉为躬耕毫厘之间的“高铁琴师”。
从技术“小白”到“大国工匠”
2003年,20岁的柯晓宾走出校门参加工作,成为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继电器组装车间的一名继电器调整工人。
继电器是沈信公司的拳头产品,一台小小的继电器上,共有8组接点、24个触片,调整触片的力度在200毫牛左右,力度和角度容不得半点差错。
“刚开始,我调着调着就哭了。”回忆起刚进厂时遇到的挫折,柯晓宾笑言,“当时我就想争口气,一定要干好这个工作!”从此,她白天上班跟师傅学,做笔记写心得,晚上回家恶补力学和电工的基础知识。从几周一台到一天一台,三个月实习期过后,柯晓宾一天成功调整了五台继电器,并且全部合格,在同期女工中名列前茅。在每天的刻苦练习下,半年后她每天能调整20台,如今每10分钟就可以调整一台,创造了一个月最多调整1360台的纪录。
参加工作21年来,柯晓宾从未离开过继电器调整岗位,以“大国工匠”的中国精度,为高铁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柯晓宾不仅执着于钻研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于2017年12月成立了柯晓宾劳模创新工作室。面对公司自主研制的JYJXC-160/260继电器由单接点改进为双接点的世界级调整难题,她主动请缨,凭着一股执着劲儿,终于成功研制出新型接点整形工具,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效应。
从“一个人”到“每一个人”
柯晓宾深深懂得,技能只有在不断地传承中才能彰显价值。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让沈信公司电器车间接续传承、点燃激情的“接点文化”不断升温、发芽、结果,才能创造性地将传统的、纯粹的手工继电器调整工作技能发扬光大。身为业内顶尖的技术能手,她耐心向工友们传授技能和经验,先后带出了50名徒弟,其中5人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
柯晓宾还是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她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与中国通号的姐妹们分享参加会议的收获,号召大家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巾帼力量。
在班组里,柯晓宾热衷于和姐妹沟通交流,倾听大家的心声,征集她们的工作建议,增强大家在新形势下干好工作的信心。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每一位调整员工都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关键一员,她将和所有调整线上的姐妹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