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崔安琪
在北京政法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常年坚守在高墙电网之内,女性群体占比高达86%,她们以巾帼之姿铸就芳华,满载光荣成绩累累。她们,就是北京市女子监狱的女性监狱人民警察。在第114个“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走进她们的世界,感受那份坚韧与执着,见证她们如何用柔情与智慧,诠释着新时代的女性力量。
千头万绪 她们心细如丝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集中关押女性罪犯群体的监狱,北京市女子监狱在押罪犯数量较大、犯罪类型多样、年龄层次分散,面对这样的罪犯群体,全体民警攻坚克难,逐人制订针对性改造工作计划,春风化雨改造罪犯,全力向社会输送合格守法公民,罪犯改造质量不断提升。
全国监狱戒毒先进个人、北京市女子监狱民警刘丽丽扎根基层一线20余年,创建的罪犯管理“四微关注法”和组织编写的《精神类服刑人员管理教育手册》,始终作为“红宝书”,帮助广大民警针对性改造精神病类疾病罪犯。许多曾经作为刘丽丽“传帮带”的新警徒弟,如今已经成长为各自专业领域的青年骨干。据刘丽丽回忆,一次罪犯会见过程中,先后有两个罪犯母亲因为太过悲痛,外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晕倒在会见大厅,监狱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紧急治疗措施,缓解悲痛情绪,保障家属人身安全。刘丽丽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些工作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反复练习的,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冷静处置。”
女子监狱六监区民警郝俊平,从警近三十年来始终坚守一线。近期监区新收押一名瘫痪的不认罪罪犯,由于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拒绝与家属做任何联系,经常以绝食等行为抗拒改造。郝俊平深入监区与罪犯谈心谈话,对其进行教育开导,同时积极与罪犯家属沟通,希望以亲情的力量感化罪犯。经过长达半年坚持不懈的教育工作,这名罪犯从最开始的抗拒改造到逐步与家属通信、参加视频会见,搭建起了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桥,消除了数十年的积怨与隔阂,在该犯的第一封认罪悔罪书中,不仅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更表达了对监区民警的感激之情。郝俊平在经验分享会上说道:“我们做的工作是改造人的工作,是一个需要全心全意付出真心诚心的工作。”
在这个群体中,像刘丽丽、郝俊平这样的民警还有很多,她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奉献在基层一线的工作岗位上。
攻坚克难 她们无所畏惧
面对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女子监狱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启动高等级安保,面对基层一线工作压力较大的实际情况,监狱党委班子成员双班制值守,科室民警“沉浸式”支援一线誓保安全。党委书记、监狱长在动员部署会上说道,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为女监荣誉而战的使命感,当好女监这个大家庭的“主人翁”。
女子监狱女性群体占比高,其中还包含了100余对双警家庭。女子监狱紧密结合监狱特点,创建“家文化”警营文化品牌,守正创新坚持党建引领,连续20年落实政治生日谈话制度,连续17年开展“红色礼赞”主题党日活动,连续10届举办女监文化节,连续10年推动“展思论坛”“女监榜样”“最美女监集体”先进典型等榜样选树项目,让民警紧密地凝聚在监狱这个大家,持续打造“家风正、家心齐、家规严、家味浓”的女监精神家园。
多年来,北京市女子监狱在北京市监狱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敢为人先,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40余项荣誉,实现连续24年监管安全稳定。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她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是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书写不凡篇章的生动写照。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智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着力量,成为新时代女性力量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