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现场记

版面: 观察

五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回应热点关切——

让国家财政账本变成百姓“幸福清单”


    三月六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摄

    部长声音 

    ●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 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 重点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孔一涵

    3月6日下午3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个数字是怎样设定的?

    “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郑栅洁表示,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前2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文化、旅游、餐饮等消费旺盛,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2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活动指数为54.2%,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郑栅洁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国家账本”不断提升“民生含量”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的热度都居高不下。

    “民生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大头。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蓝佛安表示,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他表示,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同时,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保障不断健全。

    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扛在肩上,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当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问题

    “我们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支撑。”会上,郑栅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去年的66.16%。同时也要看到,这是全国的平均数,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潜力;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整体城镇化率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郑栅洁表示,今年有四方面重点工作要推进。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他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这部分人群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重点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郑栅洁说。

    突出两化共进,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郑栅洁表示,将聚焦城镇化率低且农村人口规模大的地区,依托各地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园区。

    突出协调发展,培育打造现代化都市圈。郑栅洁表示,将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为方向,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突出补齐短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郑栅洁表示,将聚焦人口规模密度大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抓好城市“里子”工程等建设,重点是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加快地下管网等工程建设。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