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欣

让每一件公益诉讼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刘欣(中)主持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  资料图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诉讼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初衷。”“如果我们‘找碴’能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一分分、一点点流失的国有财产顺利追回,我们就必须‘找碴’到底。”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最美公务员、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欣这样说。

    坦率真诚,落地有声,言语间透着特有的干练,这是检察官刘欣给记者的印象。

    用最小的司法成本解决问题

    从2012年加入检察官队伍,十余年的时间,刘欣从一名跨专业的新人成长为检察系统的业务标兵,其间,先后获得甘肃省检察机关业务标兵、全省百名新时代政法英模、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能手等诸多荣誉。

    2016年,刘欣和同事接手了天水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件。当时天水被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列为全省8个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地区之一。作为全国检察机关试点的一项新业务,这项工作无先例可循,也无经验可照搬。

    案件事由是天水市张家川县多家采砂场因非法采砂,严重破坏当地的河道生态环境。县检察院之前已经向水务部门发出了诉前彻底整改的检察建议,但后续现场回访中发现并未有效整改。

    刘欣作为案件主办人,顶着压力和同事们一次次到现场调查取证,有时到砂场一待就是一周,最终收集到关键证据,并对张家川县水务局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该案胜诉后,有16家非法采砂场关停取缔,被破坏的河道及耕地得到平整恢复,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也为天水市公益诉讼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项工作当时很难,有一定阻力,但我更知道,不翻几座山,工作铺不开,所以必须坚持。”刘欣感慨。

    公益诉讼案件事关社会公众利益,又可能和群众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有时不是单纯地提起诉讼就能解决好问题。

    2022年4月,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将自备井影响宝兰高铁运行安全线索交办天水市人民检察院。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非常棘手,主要是高铁周边农户抽水灌溉屡禁不止,给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一边事关高铁运行安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边关乎农户利益,关停了自备井,农户生产会受到影响。如果单纯对相关单位提起公益诉讼,问题不一定能解决,还可能激化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欣和同事们反复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会、磋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通过推动实施天水市东部水源地灌溉机井关停及管网改造工程,妥善解决了铁路行车安全、农田灌溉需求和水源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用最小的司法成本,在没有诉讼的前提下解决了问题,这是最理想的!”刘欣这样评价这个案例。

    大案要案显担当,细枝末节见真情

    在刘欣眼里,大案要案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小案小事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样让她牵挂在心。2023年3月,刘欣走访妇联、民政部门,了解天水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开展情况,部署开展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针对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人身和人格等方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件。

    为了将天水公益诉讼的“试验田”打造成“样板田”,她坚持对全市办结的案件定期进行梳理,对优质案件做到“一案一总结”,有12个公益诉讼案件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大案要案显担当,细枝末节见真情,刘欣用对党和人民群众的一颗赤诚之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检察官。

    积极的工作学习状态,使得刘欣在顺利完成一个个案子时不断积累经验、探寻规律,总结出不少工作方法。这些年,针对公益诉讼工作开展存在瓶颈的问题,刘欣主笔起草了《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提出七项保障措施。该文件经市委审定印发,取得良好成效,并在全省检察系统交流推广。

    通过借鉴发达地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到公益诉讼工作中的做法,结合办案实践,刘欣和同事们探索建立了水资源监督保护法律监督模型,在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荣获全省“十佳模型奖”。

    “工作中总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工作。”随时翻、随时看、随时学,不断提升自己,刘欣说这是她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

    “这身制服赋予了我们神圣的职责。只有设身处地、用心为老百姓切身利益着想,才能把公益诉讼的每个案子都办好!”刘欣对记者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