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问题商品召回须形成威慑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对外发布《关于2023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涉及车辆672.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49.9%;共实施消费品召回771次,涉及产品1042.0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4.6%。

    消费品召回制度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召回制度可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召回制度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在强调消费品召回的同时,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

    求职背景调查亟待厘清边界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孙晓玲(化名)在求职过程中屡次被询问婚恋状况。不少求职者也向记者反映,一些招聘单位的背景调查内容千奇百怪,没有边界,存在程序不合规、随意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情况,涉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背景调查并非无边界的“隐私打听场”。背景调查的边界模糊,不仅侵犯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求职背景调查是招聘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其边界必须得到厘清和尊重。用人单位在开展背景调查时,应当坚守合法、合理、必要和正当的原则,尊重求职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同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当加强对背景调查的规范和引导,推动背景调查的规范化、合法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家政维修服务需透明化

    有媒体在网络平台上发现,不少网友发帖吐槽上门维修服务遇到的问题,“疏通下水道花了上千元”“修台洗衣机遇到漫天要价”的帖子并不鲜见。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有项调查显示,项目、价格不透明是受访者认为家政维修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86.8%的受访者呼吁加强对家政维修服务行业的治理。

    家政维修领域乱象丛生,对不少消费者造成困扰,也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细究之下,最根本原因还是维修服务从业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过程缺乏监督制约,同时,家政维修市场服务缺乏透明度,消费者存在信息壁垒。因此,增强针对性,加快家政维修行业服务市场的深度治理尤为必要。首先,要促进维修人员的身份透明,建立家政维修行业从业资质门槛;其次,要促进维修服务的渠道透明,引导和扶持家政维修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发展,为家政维修服务市场良性竞争创造条件;最后,要促进监管服务的信息透明,建立统一的维修服务投诉平台,畅通纠纷调查处理渠道。

    侯文雅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