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近期,在江苏省无锡市妇联指导下,由无锡市妇女儿童发展服务中心打造的“锡蕙夜校”火了,首期8门课程150个名额上线就被秒空,课堂场场爆满,“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成为锡城夜生活的打开方式。
夜校第一课从“微党课”开始
《匠心所致 “繁花”自来》是“锡蕙夜校”为学员们准备的第一课,这节来自“理小响学习时”的“微党课”视频课程,成为学员们走进“锡蕙夜校”的“入学礼”。
“通过微视频,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经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了解了无锡的‘人文基因’。”学员们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了生活在这座城市满满的自豪感,感悟无锡千年文脉和现代发展的和谐共生、交融互促,强烈的代入感让“锡蕙夜校”课堂充满“文艺范儿”,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志趣相投化解“社恐”尴尬
半小时前还在会议室处理工作事务,如今已现身于“锡蕙夜校”的茶文化课堂的小沈,“想体验、学习中国茶文化儒雅恬静的气质,到夜校可以去‘班味儿’,缓解工作的疲惫,为自己充充电”。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夜校课程内容丰富,贴合潮流,既有为兴趣买单的插画、书法、器乐、非遗文化;也有为生活添色的咖啡拉花、毛线手工、美妆礼仪;还有放松身心的瑜伽、民族舞、健康养生、职场心理学等多类型课程。
在“锡蕙夜校”有众多凭借共同爱好走到一起的新姐妹、新朋友。原本内向的小周近期来参加夜校的毛线手工课程,在这里遇到很多喜爱手工编织的小伙伴,几个手工“小白”围坐一组热烈地讨论着怎么破解毛线“零损耗”的难题,“从‘社恐’到‘社牛’,好像只差了一节课的距离。”小周调侃地说。
“夜校提供专门场地和专业设备,为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都市群体开辟了开放式社交空间,促进新的‘趣缘’群体生成,打破线上兴趣社群的距离感,提供线下互动式的情感满足,这股热潮也充分体现了人们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面对面地深入交流。”无锡市妇女儿童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夜校课堂与产业文化相融合
走进夜校课堂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理由,有人希望能借夜校学习提升自己;有人希望在夜校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有人希望在夜校学习技能,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也有年轻人把创办夜校作为自主创业的渠道。
学员小朱告诉记者,“我在夜校报了好几门课,这些公益课程都是免费的,政府搭台让我们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我们心怀感恩的同时,也希望在这里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学员们的这些感恩里,潜藏着夜校文化的大文章。
负责夜校茶文化课程的李老师介绍,把夜校课程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是一种新的尝试,文化传承赓续创新也需要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通过夜校模式为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打开“任意门”,以轻松舒适感的教学,让广大学员能够静下来、沉进去,更好学习吸收实践技能,真正将文化气质修炼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