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外形像曲奇饼干、巧克力的伪装类毒品;名为彩虹烟、小树枝等奇怪名字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近日,在四川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湖校区,众多同学围着观看展板,了解毒品成分、危害以及如何拒绝毒品等知识和技能。
这是由成都市禁毒办、教育局、公安局、共青团市委主办,锦江区禁毒办、教育局承办的“青春无毒·健康同行”成都市禁毒开学第一课活动。
活动现场,来自禁毒、教育、卫生等领域工作人员和师生家长共计300余人,一起参与禁毒公开课,学习《成都市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教学资料》(以下简称教学资料),聆听专家解读。
据悉,教学资料由成都市禁毒办和成都市教育局共同编制,已全面进入成都市各中小学校。该项目荣获“2023年健康成都行动十大典型案例”榜首。
“这套教学资料旨在让中小学生能在学校课堂上接受系统性、阶梯性、科学化的禁毒教育,增强师生群体防毒、拒毒、禁毒的能力,提升学校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水平。”成都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资料编撰过程中邀请了一线教师加入,从学生视角、授课方式等角度,让教学资料深入浅出,结合图文漫画案例,让同学们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
“我们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禁毒、教育、团委、工会、妇联、卫健、学校、媒体多部门联动,做好推广和应用,不断优化禁毒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面积。”成都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说,“让我们大手牵小手,为构建无毒校园,培养健康下一代而共同努力,让这份宝贵的教学资料成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青春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