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儿歌岂能“三观不正”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就去找它妈。它妈想打架,就赏它妈两个大嘴巴……”近日,有网友反映称,自己用网络电视给孩子播放儿歌时,竟然出现了这样一首改编的儿歌,歌词让人感到不适。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家长口中的“毒儿歌”并非个例。一些儿歌中或掺杂脏话,或宣扬暴力,或带有色情词汇,还有的歌词怪异,让不少家长直言毁“三观”。

    儿歌本应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甜蜜陪伴,然而,如今某些“毒儿歌”已经成了孩子耳濡目染的“精神污染”。针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儿歌创作和传播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教育意识,为孩子筛选合适、健康的儿歌资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厕所标识不应只追求“个性”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某商场的男女厕所标识让人难以分辨。原来,该商场的男女厕所标识并不是常见的人形图案,而是用裤装和裙装来区分。然而,由于裤装和裙装的颜色及形状都很相似,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同一种服装。很多人表示,自己在商场里找厕所时,差点走错了门。

    包括厕所标识在内的公共设施标识,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承载着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任务。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不能忘记标识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服务大众。厕所标识的设计应当回归简约、明了的初心,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尽可能减少理解的难度,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医学“剧本杀”开辟科普新路径

    3月19日,以《粉碎健康谣言200条》《说句心里话》(系列)以及科普漫画《器官宝宝有话说》《五官宝宝有话说》等中山医院多部科普书籍为基础创作的医学科普“剧本杀”《谣言迷宫》正式推出并迅速收获广泛好评。该“剧本杀”设定独特,充满挑战与惊喜,让参与者仿佛置身于一场紧张刺激的自我探险之旅,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沉浸式深入了解医学科普知识,共同守护健康。

    医学“剧本杀”开辟了一条科普新路径,让科普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医学科普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成功案例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易操作性。因此,其他科学领域的科普活动也可以借鉴、效仿,将本领域的专业知识,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剧本杀、电子游戏等方式,进行全新的演绎,达到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

    刘世康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