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60多年前的岱山县长涂镇“三八仓库”,见证了妇女投入生产劳动,轰轰烈烈建造海塘的激情岁月;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仓库”成为海上垃圾回收分类仓库“小蓝之家”。四季更迭,时光荏苒,不变的是浙江舟山“东海渔嫂”依旧勇立潮头、花开海上,在社会实践中闪闪发光。
海塑垃圾分拣区、打包区、存放区……一走进“小蓝之家”,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看到一派忙碌的景象:三四个阿姨头戴帽子、面戴口罩,坐在低矮的板凳上,根据塑料瓶的颜色眼疾手快地进行分类;靠墙的挤压机轰轰作响,金银渔嫂协会的会长胡松素正在操作机器将塑料瓶压扁,随后渔嫂们把它们捆绑打包,一摞摞堆放好。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被堆放得满满当当。
“3年间,我们回收了海上垃圾150余吨,不仅守护了海洋,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在这个仓库有点小了,我们打算再扩建一倍,把海上垃圾分类做大做强!”今年64岁的胡松素笑盈盈地说,眼里闪着亮光。
胡松素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她背后有金银渔嫂协会的姐妹们。从2018年的“金银渔嫂”文艺队宣传文明新风,到2020年开启海上垃圾分类的公益志愿服务之路,80余名渔嫂齐心描绘出社会治理的同心圆。
在舟山市妇联的引领和带动下,像这样坚实有力的渔嫂队伍在全市还有1200余支,特别是其中400余支“东海渔嫂十大员”核心骨干队伍,以不同的身份投身于宣传、洁美、渔安、禁毒、监督、调解、代办、共富等众多领域,以长久地坚持与实践成就了全国巾帼志愿十大感动人物、浙江省慈善奖(志愿服务奖)等荣誉。
渔嫂会客厅 商妇情议民生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有些儿童的居家环境有待改善,不知道有什么途径能帮助她们?”
“是不是有这样的公益项目?我们去对接一下。”
在“东海渔嫂”政协委员会客厅,委员们聚焦妇女儿童的所思所想所盼集思广益。
为回应妇儿需求,今年一季度,岱山县启动了以“新”焕“心”——“童馨暖屋”项目,对该县困境儿童的卧室、书房进行改造,第一期项目资金由舟山市政协委员劳凯恩资助,共有3户困难家庭受益。
一间渔嫂会客厅,商妇情、议民生。自2022年9月,岱山县妇联依托市县两级女性政协委员资源,探索创新以女性委员为主体的“东海渔嫂”委员会客厅后,会客厅坚持“开门迎客”和“出门会客”并重,每周6天向社会开放,每月由不同的女委员担任“轮值厅长”开展特色活动。在这里,“东海渔嫂”可以讨论近期工作的方向、社区村里遇到的难点问题,也可以对妇女工作提出建议。会客厅逐渐在引领“东海渔嫂”群体发声、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小岛共同富裕等工作中发挥出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