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非遗传承中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走进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同仁堂股份安牛班组


    郭凤华(左)与张菁在车间手工搓制安宫牛黄丸。

    同仁堂作为一家355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历史悠久,品种储备丰富,常年生产的中成药品规逾400 个。安宫牛黄丸是同仁堂的温病三宝之一。2014年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安宫牛黄丸被列入国家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2024年开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安牛班组荣获2022—2023年度“北京市青年文明号”。该班组成员在工作中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这是同仁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 李海

    青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的实施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青年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启动30周年之际,笔者走进“北京市青年文明号”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安牛班组。这群模范青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工匠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他们以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职业技能、优良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岗位业绩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政治引领 积极发挥青年才干

    同仁堂股份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员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强化职业道德修养,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谈心谈话,引导青年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锐意创新、无私奉献,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2019年,在同仁堂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同仁堂股份启动“四带四促”党建创新文化传承行动且成效显著,真正做到了“党员带群众,促团结奋斗”“师傅带徒弟,促技艺传承”“先进带新人,促精神引领”“上级带下级,促责任担当”。同仁堂股份注重实操和理论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专业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青年人特点,合理制定计划,通过以老带新,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以开展技能竞赛的方式,培养善于学习、勤于创新、一岗多能的专业人才。

    北京市劳模、非遗传承人郭凤华是安牛班班长,也是职业女性的优秀代表。为进一步带领大家实现创新增效,2018年成立的“北京市郭凤华首席技师工作室”先后开展了《有效降低牛黄胆红素挥发》《通过揉坨手法及技巧避免药条空心》《减少安宫牛黄丸研配环节原料损耗》以及《提高均混过筛环节效率》四个课题研究,为提升制作技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3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公布了2023年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绩效考核结果,郭凤华工作室获评优秀等级。

    目前,同仁堂青年文明号成员共16名,其中女性职工13名,35岁以下青年14人,平均年龄28岁,党员2名,团员及团干部10人。他们以注重安全为先行,以提高效率为己任,以严把质量为使命,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疫情期间,安牛班带头组建了“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他们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展现了“强企有我 青春出列”的当代青年风貌。

    精益求精 手工技艺薪火相传

    走进同仁堂股份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安宫牛黄丸透明工厂,闻不到一丝中药的气息,足见公司对车间卫生环境、空气净化等管理制度绝对严格执行,透过巨幅玻璃展示窗,车间各环节生产设备的运转和人员操作实况一目了然。

    手工搓丸的环节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一尺见方的传统木制搓丸板引人注目,虽然体积不大,却是制作安宫牛黄丸最重要的工具,而为这些搓板赋予灵魂的就是安牛班的“魔术师”们,被工服包裹着仅露出一双眼睛的他们有条不紊地打条、搓条、搓丸,那些长长的药条经过他们的双手,不一会儿就变身为一颗颗油亮圆润的安宫牛黄丸。更令人赞叹的是,这些“魔术师”的眼睛就是尺、手掌就是秤,他们要确保搓出的每一颗药丸都是3克,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专注于某一件事的时候,那人的工艺必定是精湛的;专注于某一职业的时候,那人的职业一定是成功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安牛班的每一位成员。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匠人,严于律己,团结协作,“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的获得就是他们成功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安牛班不仅承担着大品种生产供应的职责,还肩负着非遗技艺传承的重任。安牛班班长郭凤华接过传承接力棒后切实发挥了“传帮带”作用,2018年12月起,“郭凤华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并收了9名青年职工为徒,传授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经过长达3年的系统化学习,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以及文化与技能传承等内容,这些青年已成为同仁堂股份的生产骨干。郭凤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深知中医药承载着护佑人民健康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同仁堂的一员,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毫无保留地传承制药技艺和工匠精神,以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菁和翟雨洁是郭凤华的爱徒,提起师傅,二人首先是感念师恩,称师傅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给予她们极大的关心与帮助,没有师傅的悉心教导就没有她们今日的成长。为了做好良心药、放心药、优质药,班组成员不留长指甲、不化妆、不配戴饰品,大家都是素颜进车间,切实做到了严格遵循制度管理和修合自律意识。

    安牛班班风正、学风浓。在学徒期间,师傅会手把手地耐心教学,将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倾囊相授。郭凤华为人师表,在徒弟出错时虽然要求严苛,语气犀利,但不会一味指责,而是以鼓励引导为主,增强徒弟们的学习信心。郭凤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培养徒弟们的品德和修养。生活中,师傅就是他们班组的大家长,对班组成员嘘寒问暖、关爱有加,有效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据了解,安牛班成员在生产任务紧张之际,能够做到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形成了有机统一、共同奋斗的工作局面。疫情期间,安牛班充分发挥青年先锋模范作用。为保证疫情用药安宫牛黄丸的生产供应,安牛班积极配合统一安排,青年团员主动请缨参加单位组织的闭环生产任务,迎难而上,克服到岗人员减少的困难,连续工作20多天,日产量不断创新高,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全力保证了疫情用药供给,充分展现了先进青年的精神风貌。

    肩负使命 展现有力担当

    安牛班始终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鼓励每一名班组成员充分施展才华,绽放青春光彩。

    张菁,给人第一印象貌似刚毕业的学生,清秀文静,却是厂龄9年的“90后”“老”员工,在师傅的培训指导下,凭着勤奋刻苦的精神获得快速成长,2015年1月进入安牛班实习,同年8月转正入职,2016年被评为亦庄分厂先进工作者,2018年被提为安牛班副班长,并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019年对张菁来说收获满满,这一年,她拜师郭凤华,正式进入为期3年的师带徒学习,掌握了安宫牛黄丸制作过程中的配比、领料、研配、合坨、制丸、内包、蘸蜡、打金戳等技艺;这一年,她在北京市第九届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获得优胜选手称号;这一年,她跟随师傅,代表同仁堂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为世界各国游客展示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手工搓丸”,让大家对同仁堂品牌有了直观而深刻的了解。2021年6月,张菁成为预备党员,第二年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同年还荣获同仁堂股份上市25周年新锐奖,被亦庄分厂评为“厂级工匠”。

    同为“90后”的班组骨干翟雨洁也是2015年进入安牛班,乐观开朗的她,工作起来严谨执着,对本职工作充满了热爱。回想学徒时的她,的确遇到不少困难,就拿手工内包(包括裹金、包玻璃纸、扣塑料皮)来说,实操时总会出现不完美,但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她不动摇、不气馁,勤学苦练,终于熟练掌握了裹包扣这项技能,且成为她最擅长的技艺,这也让她在202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岗位练兵活动中获得“经开区岗位技能标兵”的光荣称号,2022年被亦庄分厂评为“厂级工匠”。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翟雨洁表示,虽然现在蜜丸可以机械化生产,但安宫牛黄丸的传统制作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瑰宝,作为安牛班的一员,她会以郭凤华师傅等老一辈为榜样,立足本职,自信自强,努力做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除了日常生产任务,安牛班也是同仁堂股份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2022年杭州西湖“大健康融合发展论坛”、2022年和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年的杭州乌镇健康论坛、中国品牌博览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强国兴企,共创未来”京企青年主题思享会上都能看到安牛班成员的身影,切实为宣传国家级非遗项目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做出了贡献。

    安牛班是同仁堂股份优秀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公司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守正创新,秉承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初心使命、“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准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安牛班全体员工在奋斗中彰显青春担当,在修合中绽放青春风采。在一代又一代同仁堂人的匠心传承中,同仁堂以国有企业的实力与担当为民生福祉贡献中医药力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