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儿子去世了,我有没有继承权?”白发苍苍的老者无助地询问;“诈骗电话划走了我两万元,我怎么才能追回?”外来务工人员焦急地说……
在北京市海淀区睦邻中关村街道公益法律服务站,活跃着一批满头银发的老者,她们都是退休女检察官,没有影视剧中的威严面孔,更多的是和蔼可亲而有耐心地为群众解答各类法律问题。
北京睦邻法律服务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在北京市内建设公益法律服务站14个,现有志愿者290余人,女性志愿者占比60%以上,其中,睦邻中关村街道公益法律服务站志愿者15人,女性志愿者14人。
这些志愿者都是长期从事检察司法工作的老同志,政治站位高,法律知识渊博,工作经验丰富,她们以“不怕事”的耐心和“跑断腿”的诚心,发挥着“润滑剂”“千斤顶”作用。服务站经常有居民慕名而来排着长队进行咨询,遗产继承、邻里纠纷、合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志愿者们按照自己专长积极主动接待,既饱含女性柔情,又理法交融、通俗易懂,居民们都是忐忑而来,满意离开。
有一次,众多咨询者当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集资被骗,情绪非常激动,大吵大闹,接待大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退休女检察官祝江涛是一位法律业务精通、工作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她冷静地安抚这位咨询者的情绪,认真倾听诉求,阅读书面材料,详细介绍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 并提醒她积极配合办案,提供相关证据,相信司法机关的处理结果。老人情绪逐渐稳定,心里感觉踏实了。
据街道负责人介绍,自中关村街道公益法律服务站成立以来,共调处各类纠纷400余起。这支志愿者队伍甘于奉献,用过硬的法律功底,讲法讲理讲情,感动着诉求人,温暖着这座城,在推动矛盾化解、信访维稳、法治发展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