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秀玲

让技术应用实现“私人定制”


    主人公心语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在心血管疾病预测、诊疗以及康复的全流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刘秀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冯卿

    近日,在河北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保定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刘秀玲正在指导学生做多导联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一旁的柔性可穿戴产品——心电衣吸引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目光。

    “可别小看这个‘东西’。”刘秀玲介绍,心电衣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将心电图仪与T恤相结合,实现了心电图实时动态采集与监测,可记录用户的心电活动状态,并搭载AI云平台专业的心电分析算法帮助用户随时掌握心脏状态,守护用户心脏健康。

    心电衣只是刘秀玲众多创新研究成果之一。

    刘秀玲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年进入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作。谈到加入医疗健康领域的缘起,她说:“我一直对健康感兴趣,现代医学里很多涉及信号和图像,原来学医的人不懂工科,学工科的人又不懂医学,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能解决很多健康领域的前沿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极大提升生活质量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逐年攀升,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刘秀玲告诉记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在心血管疾病预测、诊疗以及康复的全流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在河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她组建了河北大学数字医疗团队,带领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在柔性监测、精准诊疗和智能预测这三个重要环节都有所突破。“怎么能用这种无创的体表信号去做疾病的预测或者是早期的诊断,这是一开始我们在做的工作。”刘秀玲说。

    目前,河北大学数字医疗团队研发的“智能体检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健康管理平台”等系统已应用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等河北省多家专业医疗机构,可对心脏性疾病提出有效预警,提升人民健康管理水平,还能为临床医生提供高效、准确的诊疗方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如今,我们的系统服务人群超过100万人次,为国家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刘秀玲自豪地说。

    “同期,围绕认知、情绪两个方面,我们也在做脑电信号的研究,解决老年人认知障碍问题。”在刘秀玲看来,如果在轻度认知障碍时做到有效监测和发现,早干预,对于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方面有很大帮助。

    让科技创新技术及时落地,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刘秀玲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提高医院诊疗智能化水平上来。其中,做到可“私人定制”是她对技术应用的执着追求。

    个性化健康信息系统研发阶段,为了更贴近各个不同医院的应用特点,刘秀玲多次带领团队白天在医院对接需求,连夜完善系统,保证第二天能展现在医生的电脑桌面。

    建立交叉平台和产教研融合育人模式

    将人工智能算法植入进医疗领域内,从信号质量分析入手,到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刘秀玲和她的团队越做方向越明确。2006年到现在,18年间,刘秀玲从无到有建设医学和工科交叉学科,着力解决前沿科技问题,并充分利用河北大学多学科优势,汇集现有的平台资源,建立并获批了河北省唯一的医学和工科交叉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数字医疗工程重点实验室,并获批了河北省第一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为河北省数字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

    多年来,刘秀玲积极探索医工交叉领域的教育模式,通过建立交叉平台和产教研融合育人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和医院等资源,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2022年,保定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的成立,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作为协会会长,刘秀玲更忙了,从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到疫情防控、科学普及,处处都有她和会员们创新创造的身影。“这种跨界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助于推动医工交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也为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发展平台和机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刘秀玲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