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防校园欺凌,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江苏省盐城东台市一小本部内,“妇儿双护”课堂公益讲师、盈科(盐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皆翠重点给同学们就中小学防性侵、防校园霸凌进行专题讲座,为东台的中小学生送去了“自护礼包”。
“感谢薛律师全程为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接过南京市高淳区河滨社区郑重递来的一面绣着“尽心尽责 维护正义”的锦旗,“妇儿双护”课堂公益讲师、江苏协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薛晓康为她帮助过的受援人感到高兴。
在江苏,类似这样的“妇儿双护”课堂暖心案例还有很多。为了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自2022年8月,江苏省妇联联合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共同实施“我助妇儿康·妇儿权益维护与安全守护课堂”公益普法项目,坚持预防在前、关口前移、全面保护理念,招募公益讲师,深入城乡社区,面向妇女儿童,宣传宣讲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反家暴法等法律法规和防性侵、防家暴、防诈骗等法治安全知识。
“我们通过招募1000名公益讲师,利用2~3年时间,深入全省2万个城乡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帮助妇女群众提升法治素养,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江苏省妇联主席朱劲松介绍。
1044名律师加入公益讲师行列
千名公益讲师从哪里来?2022年10月,江苏省司法厅、省律协面向全省招募公益讲师,各地积极响应,共有1044名律师志愿加入公益讲师行列,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律师参加公益讲师活动的时间计入律师每年50个小时公益法律服务时间内,激励律师参与妇女儿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参加项目已经一年有余的江苏四维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曹玉红在准备课件之初,就决定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这项工作。每次讲座结束后,曹玉红都特意留给村民法律咨询的时间,“有些村民直接点单,让我讲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类的案例,这让我感到自己的讲课方式村民们能接受,很喜欢。”
“在公益课堂讲座时,我经常遇到育龄女性招聘时不敢表达生育意愿,甚至为了获得入职机会而在劳动合同中违心约定生育限制,入职后怀孕,被公司以劳动合同的生育限制条款为由辞退,且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江苏引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妇儿双护”课堂公益讲师黄可意表示,这些女性们咨询后才知道,生育限制条款是无效的,她有权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每每为这些女性发声支招,黄可意都格外用心,“对企业而言,在经营中应当重视职工的‘生理性’,而不过分强调职工的‘工具性’,给予职工必要的人文关怀。”
根据基层群众实际需求,创新普法宣传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项目实施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既有课堂讲解式,也有互动参与式;既有室内课堂,也有室外广场、田间地头;既有集体宣讲,也精准到个人和家庭;既有宣传教育,又融合维权服务。
“各地要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创新方法,积极探索把普法宣传融入妇女议事会、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等各项维权服务中,以维权服务带动法治教育,以法治教育提升维权服务,通过生动宣讲与真情服务,着力提升项目实施成效。”朱劲松说。
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效和可持续,为了让优秀的律师深入远郊乡村将法律送达妇儿身边,省妇儿基金会筹集资金200多万元,为公益讲师每场普法提供交通补贴100元,为项目实施提供经费保障。
记者了解到,2023年7月,“我助妇儿康·妇儿权益维护与安全守护课堂”公益普法项目被纳入江苏省司法厅全省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今年,经与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协商,该项目延长至今年底,计划两年共完成2万场宣讲活动。据统计,截至3月底,江苏省共开展“妇儿双护”课堂10289场,直接受益人数超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