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权益周刊 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锐观察

版面: 权益周刊 观察

谨防付费微短剧掏空老年群体钱包


    ■ 史奉楚

    目前,大量微短剧采用付费订阅模式,而且往往价格不菲。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对网络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

    一般来说,由于不少老年群体缺少子女陪伴,且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脱节。很多老年人就成为忠实的追剧者,他们在刷手机时极易被剧情跌宕起伏的微短剧所吸引,有的还通过大额充值来追剧。

    按说,这原本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一方面老年群体有了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微短剧有了流量和人气,也算是双赢的事情。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微短剧并非免费提供给老年群体打发时间的,他们是本着盈利目的来收费的。这原本无可厚非,毕竟创作微短剧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收取一定费用并无不可。

    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微短剧在收费方式上存在极不友好的消费陷阱。据报道,在一些微短剧的小程序页面中,会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且能够自动扣款,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常常会忽略这一选项。如此,在消费者绑定手机号码、银行账户,为第一集付费后,就像开启了“潘多拉魔盒”,很难关闭收费服务。因为其已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开通了“自动解锁下一级”选项并自动扣款。

    在此情况下,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还以为其可以一直免费观看微短剧,殊不知其正在为观看的每一集买单。特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一集一集单独付费,往往要比整部付费要贵很多。有很多老年消费者并不会刻意关注是否勾选了自动续费选项,且银行卡也没有开通扣费提醒,在不知不觉中被微短剧平台掏空钱包。

    如果不对付费微短剧进行有力监管,其看似娱乐了老年群体的生活,实则在掏空老年群体的钱包。很多人在开通相关服务,启动相关小程序时,根本不会注意相关勾选事项,商家也不会明确告知有关收费、续费等事项,而是采取“一揽子打包”方式浑水摸鱼,让消费者稀里糊涂地默认勾选相关事项,发现被巨额扣费后也有理说不清。

    这种套路显然对消费者极不友好,对网络社会反映较为迟钝,与社会脱节的老年群体更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是“坑老”小程序。相关部门有必要充分考虑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正常消费习惯,科学合理地规范付费微短剧的收费模式。如强制要求经营者在自动展期、自动续费前,以短信、微信通知等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而非遮遮掩掩地扣费。同时不妨设置防沉迷模式,当消费者短时间内沉湎微短剧时用显著方式提醒。进而让老年群体成为微短剧快速发展的受益者,而非沦为既浪费时间又被掏空钱包的受害者。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