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金松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吴双、刘玉家庭就是这样一户书香之家,他们曾先后荣获广西书香家庭、广西最美家庭、全国首届书香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而这一切都与书籍密不可分。
“我的父亲吴海峰是一位老作家,他的作品有《中国慰安妇》《中国大陆最后的匪首》《中越边境大排雷》等。我的丈夫刘玉也著有《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征服老山界》《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等。”吴双是亲人作品的最忠实读者,并为之感到自豪。
对于吴双、刘玉家庭来说,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家风传承的纽带。
兴安县是革命热土,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在此打响,从此,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20多年来,刘玉行走在湘江两岸,只为寻访那些遗落民间的老兵和亲历者,用笔记录他们亲历的往事,打捞遗落在民间的记忆。
行走采访数万里,在刘玉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抗战老兵的故事被记录下来,他将这些采访记录整理成文字,写成了《烽火青山》《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征服老山界》《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等多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们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更多是潜移默化、以引导为主。”吴双说。夫妻俩常常带领孩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享受阅读的乐趣。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文学的种子也早早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刘玉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出版时,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去给书中的老兵符琼光奶奶送书。瘫痪在床的符奶奶看着自己印在书上的照片,一边流泪一边撑起半边身子,颤颤巍巍地给一家人敬了一个军礼。感动于此,大儿子刘轩源写了一篇题为《老兵奶奶的军礼》的文章,并在报纸上发表。如今,刘轩源已经成为一位爱写抗战题材的小作家。而二儿子吴牧阳读完父亲的作品后,主动在学校分享湘江战役精神,已然成了一名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现在还处于读书阶段,平时我们不仅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也会带他们体验‘行走的阅读’。”这些年,吴双与刘玉带着孩子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希望他们吸收更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
从兴安县妇联主席到兴安县党校常务副校长,吴双的职务身份在变,坚持阅读的习惯却持之以恒。她还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书香八桂 父母同行 赓续红色血脉”的共探式亲子阅读活动中,勉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儿童和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
“家风对人的影响深入骨髓,而书香也将伴随着家风传承。”刘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