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健康周刊 医药 PDF版下载

栏目:季节防病

版面: 健康周刊 医药

登革热将进入流行季 假期出游注意防范


    ■ 杨惠安

    五一长假即将来临,大家在计划出行旅游(尤其是出境游)时,切记要防范一种由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登革热。

    登革热进入流行季

    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具体来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

    登革热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在此提醒大家:如旅游回国后两周内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登革热主要由“花蚊子”传播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目前,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和埃及伊蚊。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我国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为5~9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毒输入后有可能会被快速传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有4种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摄氏度或40摄氏度。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在生活中该如何做才能远离登革热呢?避免被蚊虫叮咬是关键。前往登革热流行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所以应做到科学防范。

    (作者系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医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