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权益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信息速递

版面: 权益周刊

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案件呈现新趋势

北京海淀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发自北京 “近三年来,海淀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案件4851件,占全部知识产权案件的56.7%,审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案件4840件,以判决方式结案1447件,判赔数额最高达2100余万元。”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发布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2024年度)》,同时发布了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纠纷十件典型案例。

    据介绍,2023年海淀区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841件,同比上涨11.8%。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244件,同比上涨15.2%;其中以速裁方式结案1891件,占全年审结案件的58.3%。海淀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弓表示,2023年海淀区人民法院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两区”建设,在诉源治理、平台建设、专业审判等方面同时发力,为创新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服务。继续深化“源头回溯”诉源治理机制,促进纠纷根源化解;依托知识产权“七个平台”,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强化专业化审判质效,发挥司法示范效能。

    近年来,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与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受到重视。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杨德嘉认为,近三年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一是平台数据权益保护成为热点和重点。二是数字文化产品保护备受关注。三是网络平台中的侵权行为方式不断变化。四是对互联网黑灰产的治理亟须加强。五是涉数智知识产权纠纷化解需加强探索。

    结合上述案件特点和趋势,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公平诚信意识,维护健康良好的竞争秩序;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纽带桥梁作用,构建协同高质量发展合力;三是丰富行政机关服务举措,发挥能动有效执法能力;四是强化司法机关法治保障职能,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

    随后发布的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纠纷典型案例包括:“简历数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侵害经营秘密惩罚性赔偿案”“设置虚假直播标题不正当竞争案”“游戏外挂软件卡密销售平台不正当竞争案”“以短视频方式销售盗版图书侵害著作权案”“涉平台职业认证行为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利用无人直播系统实施直播作弊行为案”“网络短剧抄袭网络小说侵权案”“涉网络直播带货侵害商标权案”“涉解说类短视频系列案件的‘诉源治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