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周刊 看点 PDF版下载

栏目:玫瑰书评

版面: 文化周刊 看点

《家乡博物馆》:在书中重现生活的原生态


    如果说,他笔下的齐格蒙特·罗加拉用一场大火来捍卫真实,那么西格弗里德·伦茨捍卫历史的武器则是文字:他用充满回忆的长篇巨著,重新建造了一座“家乡博物馆”。

    ■ 吴玫

    西格弗里德·伦茨的这本小说起笔很悬疑:“我”于8月18日傍晚引火点着了马祖里唯一的地方历史博物馆。可是“我”,也就是齐格蒙特·罗加拉为什么想要烧毁自己从亚当·罗加拉叔叔那里继承来的博物馆呢?只要先去看一眼《家乡博物馆》的最后一句话,谜底自现:“我们守护的一切已经崩塌,所有的痕迹都被抹去了…… ”

    回忆刚刚完成的漫长阅读,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马祖里地方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有可能被人贴上他们需要的说明。当展证物无法还原真实的历史,家乡博物馆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所以,齐格蒙特·罗加拉以要烧毁自己的博物馆这一悬疑去吸引读者,就是想用600多页的篇幅慢条斯理地告诉读者,齐格蒙特·罗加拉是怎么从马祖里地方博物馆的忠实守护者变成摧毁者的。如此笃定的写法,让我对1978年德国民众的阅读能力充满了好奇:他们真的愿意跟随作者不急不躁地走到文本深处吗?如是,《家乡博物馆》究竟以何种魅力吸引了他们?当然,答案在今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勇气十足的浙江文艺出版社竟然选择这个时候推出中文简体字版。《家乡博物馆》从原版出版到我们能读到中文简体字版,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在这40余年里,科技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的阅读专注度也不同往昔,所以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进入《家乡博物馆》是一个不那么容易的过程。

    然而,步入其中并跟上了西格弗里德·伦茨的节奏,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家乡博物馆》不愧为伦茨的长篇小说登顶之作。

    创作,当然是作家对源自生活的素材进行加工后的艺术呈现,可是,一页一页地翻看《家乡博物馆》,会产生一种错觉,伦茨就将生活的原生态直接摆放进了小说里。如此之高的还原度,体现了伦茨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自信——他觉得真实最具艺术价值,以及他相信自己貌似照搬生活的描摹,自有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情节进展到174页时,马祖里被敌军占领。陆军上尉闯进亚当叔叔的博物馆,装模作样地与亚当叔叔攀谈了几句后,便将一张1411年的财产转让证明捏在手里佯装欣赏着。须臾,陆军上尉命令勤务兵将其团成引火纸。看着渐渐成灰的那张财产转让证明,亚当叔叔平静地告诉陆军上尉:“当它燃烧的时候,您的手开始颤抖……”,于一地鸡毛的日常生活呈现中突然冒出一句犀利得能扒出角色灵魂和直抵读者内心深处的话语,这就是伦茨,这就是我们喜欢阅读伦茨的理由。

    类似能让读者击节称好的片段在《家乡博物馆》中俯拾皆是,而伦茨又特别体谅读者,他唯恐我们会深陷于那些巨细靡遗的生活场景而忘记了他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便多线条地、慢慢汇聚着主人公齐格蒙特·罗加拉决意烧毁地方博物馆的理由。

    小说是以齐格蒙特·罗加躺在医院接受马丁·韦特的访问展开的。在齐格蒙特·罗加拉的絮絮叨叨中,最先清晰的一个人物是他的父亲扬·罗加拉,一个躲在家庭作坊里研制药物的狂人。为了研制出能讨好当权者或者占领者药物的扬·罗加拉,甚至不顾及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殃及妻儿。父亲扬死后,齐格蒙特·罗加拉爷爷的出场,让我们见识了在时间的长河里错把自己当财产拥有者的看门狗,何等凉薄和跋扈。我们知道,伦茨在铺垫故事的结局,只是,这样一个爷爷又能替后来齐格蒙特·罗加拉试图烧毁地方博物馆添加什么旁注?

    当我撇下指向齐格蒙特·罗加拉何以想把自己的博物馆烧成灰烬的其他线索,只取罗加拉一家的代际更迭观之,便会觉得伦茨笔下的罗加拉一家,从老罗加拉和扬·罗加拉的崩坏到亚当·罗加拉和齐格蒙特·罗加拉的重建,影射的是小城马祖里的迭代变化。

    既然已重拾马祖里的昔日荣光,齐格蒙特·罗加拉又何必要烧毁荣光的见证者——地方博物馆呢?所以,选择罗加拉一家的故事来推演地方博物馆必须被烧毁的逻辑,必须牵扯出一位小说中的大人物,织毯大师索尼娅·图尔克。

    我们也不太明白,爱护侄子如亲儿子的亚当叔叔,为什么不愿意齐格蒙特·罗加拉跟随索尼娅·图尔克学习织毯。原来,与索尼娅·图尔克有过一段旧情的亚当叔叔,先逃离她后又将她的艺术作品完璧归赵的原因是,索尼娅·图尔克有着犀利的洞察力。将这种洞察力织入一幅作品,竟能使端详作品的人不胜其扰,亚当叔叔怎么能接受最爱的侄子成为又一个索尼娅·图尔克?亚当叔叔只想齐格蒙特·罗加拉管好他的地方博物馆、在马祖里生活下去。

    然而,当齐格蒙特·罗加拉目睹“那天夜里,索尼娅·图尔克最后一次说话。不,不是她死了或心脏衰竭说不出话来,她只是从那天起不再说话,对一切都沉默以对”以后,知道织毯大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那位陆军上尉颤抖着手烧毁亚当叔叔收藏的那张1411年的土地转让证明的场景,齐格蒙特·罗加拉推断,另一个陆军上尉做此蠢事时大概会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吧!更让齐格蒙特·罗加拉胆颤的是,有人在博物馆每一件藏品标注上篡改了马祖里历史的说明!读到这里,齐格蒙特·罗加拉烧毁博物馆的意图也渐渐清晰:他想要的家乡博物馆,是真实回忆的保存之地。当它沦为任人打扮的工具时,选择用一场大火烧毁它,便是对真实的捍卫与守护。

    2014年10月7日,德国文学巨匠西格弗里德·伦茨去世。如果说他笔下的齐格蒙特·罗加拉用一场大火来捍卫真实,那么,伦茨捍卫历史的武器则是文字——他用这充满忧思的长篇巨著,重新建造了一座“家乡博物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