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云南代琼兰家庭:

为了老人们的“喜福乐”


    代琼兰和家人与公寓里部分孤残老人。

    扫一扫 看视频

    开栏的话

    5月,花开的季节,暖风轻拂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最美的时节,最爱的家国,此时此刻,中华大地响彻着复兴的脚步,千家万户奔涌着向上的力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5·15”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全国妇联推出“家国情·小家大爱”之“我给妈妈送束花”公益传播活动,为全国10000个家庭定制妈妈专属鲜花和祝福,以花为媒,牵起慈母手中的那根线,传递游子心中的那份爱,激荡家国共奋进的豪情。

    从彩云之南出发,跨越山海江河,一束束花的旅程,见证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家国故事,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融媒体特别报道,全景呈现人世间至美至暖、至坚至真的一幕幕。愿祖国繁荣昌盛,愿家家幸福安康,愿你我一路生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如果没有代院长,我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喜福乐老年公寓,见到73岁双目失明的老人邓志斌时,他正在悠闲地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新闻。

    2007年,医院下达病危通知,邓志斌想放弃治疗,将自己用了40多年的小勺子交给喜福乐老年公寓负责人代琼兰留作最后的纪念。代琼兰泪如雨下,毫不犹豫地帮他交上了1万元医药费,在医院的治疗与代琼兰的精心照料下,邓志斌奇迹般地康复了。

    从2004年自筹经费,建起喜福乐老年公寓开始,代琼兰全家一直坚持照顾孤寡老人,如今,他们不仅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小家,还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

    建起一个“大家”

    代琼兰出生在昆明市禄劝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1973年,20岁的她嫁到同样贫困的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上冲村。

    为了改变贫穷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代琼兰和丈夫借了300元无息贷款,做起了粉丝加工,搞起了养殖业。

    1990年,代琼兰和丈夫承包了一个小砂厂,自己开起了推土机。推土机的离合器很重,一脚下去就有25公斤,代琼兰咬牙扛住压力,硬是把推土机开得得心应手。

    “在当时封闭的村子里,大家都像看怪物一样看我,认为女人不应该干这种活儿。”代琼兰回忆。

    家里的经济状况稍有好转,代琼兰和丈夫又买了第一辆东风车跑运输,从一辆车发展到十多辆,后来有了装载机、混凝土输送泵,最后成立了自己的机械租赁经营部。

    1990年,他们如愿以偿成了“先富起来”的人。正当人们认为他们可以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代琼兰一家人却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了关爱老年人的公益事业上。

    1979年,村里的五保户王刚生病卧床28天,身边无人照顾。那时,代琼兰家并不算富裕,一家七口人连苞谷饭都吃不饱,但她知道后,不仅为老人请来医生看病,还把老人接到家里,每天伺候老人打针吃药,负责老人吃喝。

    此后,老人和代琼兰一家生活了整整23年,直到2002年老人去世。代琼兰说:“我是靠着国家的政策富起来的,也想回馈社会点什么,于是就下决心为身边的孤残老人和孤儿建一个‘大家’。”

    2004年,代琼兰在清明垭口村租了29亩荒山,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喜福乐老年公寓”,将附近的孤残老人和孤儿接进了公寓,让老人们安度晚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公寓里最多时有38位老人(6位盲人)和5个孩子,年纪最大的是98岁的普琼珍,“2013年10月23日凌晨1点40分,我准备第二次给她喂水时,她已经安详地走了。”代琼兰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随着一些老人相继去世,如今公寓里还住着10位老人。“都不想去养老院,他们早已习惯公寓里的悠闲和快乐生活。”代琼兰对记者说,“敬老爱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每天笑口常开、生活幸福,是我最开心的事。”

    撑起家的“一片天”

    “婆婆,背好一点没有?有什么不舒服就喊我。”代琼兰轻拍87岁老人李珍的背,仔细询问她的身体情况。

    “好些了,多谢你帮我按摩啊。”李珍拉着代琼兰的手,拉起了家常,在喜福乐老年公寓,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着。

    83岁的李桂芬生病住院,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代琼兰每次都恳请医生尽力抢救,每天给老人洗脸、梳头、捶背、擦脚,直到28天后老人康复出院。

    84岁的严老兰被代琼兰接到公寓时就患有精神病,小便失禁。代琼兰亲力亲为,为老人洗澡、搓背,直到老人2010年去世。

    为了照顾好数位大小便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代琼兰每天都要给老人清洁卫生,防止生褥疮,老人的衣被天天洗、天天换,直到清透无味。寒冬腊月,她的手被冻得通红,像个大红薯;夏天,双手被水浸得发白起皱,像个大馒头,但她却毫无怨言。

    不仅如此,在代琼兰的影响下,全家都动员了起来,退休的哥嫂在公寓做饭扫地;丈夫和姐姐不时去公寓陪老人聊天,儿子和女儿也一有空就来帮忙。

    在这个特殊的“家”里,代琼兰全家20年如一日,像亲人一样照顾着这些老人,用爱为孤残老人撑起一片天。

    爱“小家”更爱“大家”

    代琼兰一家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老年公寓这个“大家”,花在自己“小家”的时间少得可怜。

    在距老年公寓5公里的下冲居委会上冲村民小组,记者走进了代琼兰的家。

    三层楼的大房子里,只简单摆放了一些家具,衣柜里零星地放着几件衣服。代琼兰一家人住在里面的日子屈指可数。“这是儿子买给我泡澡用的大木桶,一天也没用过。”代琼兰说。

    2020年8月,暴雨突袭昆明,老年公寓被淹,代琼兰迅速将老人疏散到高处。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代琼兰则一个个把他们背出来。

    代琼兰一直教育子女要多帮助他人,不要太计较得失,儿女小时候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故事还曾成为当地美谈。如今,代琼兰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不仅有出息,还善良有爱心。她领养的一个小女孩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学,在大学期间就入了党,毕业以后在一家药厂工作,还有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学校当了老师。

    20年来,代琼兰全家靠着信念与坚守,全心全意投入孤残老人和孤儿的照料中,代琼兰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的家庭曾获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

    “没有党的领导和好政策,我们也过不上好生活,我和我的家庭还做得远远不够。”代琼兰告诉记者,“我们会坚守初心,把这项爱心事业一直坚持下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