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饮食文化随着中原人民的多次南迁传播到沙县,使沙县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这也是沙县小吃闻名全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沙县的不少小吃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意识文化的特点,有的小吃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着原始的特点,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 李杰
或许你没有去过沙县,但一定见过沙县小吃。
提到沙县小吃,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出没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堪称中国老百姓的深夜食堂和早餐集散地。不论早起赶地铁的都市白领,还是深夜收工的外卖小哥,在沙县小吃里来上一份不超过20元的饭菜,是很多人的日常。据说沙县小吃全国门店超过了8.8万家,年营业额达500亿元。
说到沙县小吃的历史,那真的可以用悠久来形容。我们背诵中国历史朝代的时候,习惯以夏商作为起点。没错,沙县小吃的历史几乎就堪称整部中国史。它起源于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中华饮食文化,中原的饮食文化随着中原人民的多次南迁传播到沙县,使沙县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这也是沙县小吃闻名全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沙县的不少小吃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意识文化的特点,有的小吃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着原始的特点,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一般我们记忆中的沙县小吃是经典四样:蒸饺、馄饨、拌面、炖罐。其实在沙县当地,热卖的还有豆腐丸、芋饺、烧卖等超过100种特色小吃。沙县小吃因其上得快、管饱、好吃、价格实惠而堪称打工人的最爱。
其实你吃到的沙县小吃未必是最正宗的,因为沙县小吃和沙县的小吃,还真是有些不一样。想吃到地地道道的古早味,要去到沙县本地。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拥有1600多年建县历史,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北方汉民族的面食文化和南方闽越先民的米食文化在此汇集,碰撞出中华民族最早的味道记忆。
正像网友猜测的,沙县小吃之所以能攻占全球,是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沙县小吃的背后确有一个超强的“神秘组织”推动其产业发展,1997年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协调小组,2017年建立了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
扁食:它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最大特点是皮薄馅多。据说1斤面粉能加工出400~500张皮坯,可想而知这皮有多薄。
金包银:因古时南方缺少面粉,沙县人遂以豆腐为皮包馅,以代替饺子。它以炸好的油豆腐包裹馅料,因其表皮金黄脆爽,内部白嫩柔滑而得名。
水晶烧卖:制作沙县烧麦,皮胚是关键。面粉中加入热水、盐、酵母和成面团,拍粉时用木薯粉,充分混合。因为加入了木薯粉,擀成的面皮带点透明。在烧卖皮上放入粉丝和肉丁,再轻轻一旋,一个个烧卖透明如水晶。
芋饺: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了沙县人再熟悉不过的一道美食,这是每到过年过节沙县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时令小吃——芋饺。将芋头打成泥、加入木薯粉和面,馅料一定要有笋干才好吃。汤一定要放醋,再来一点儿辣椒,一口咬下去,芋饺嫩滑软韧、清香可口。
豆腐丸:因为用隔夜的老浆水来点豆腐,所以沙县的豆腐没有石膏豆腐的火焦味,比其他地方的豆腐来得白嫩鲜美。将豆腐与蛋、姜汁、木薯粉、胡椒粉等配料搅成糊状,用汤匙舀起包入肉馅,投于水中文火慢煮,煨好后捞起备用。接下来烧好配汤,加入豆腐丸用文火煮10~15分钟,再加麻油、黄酒、辣酱等佐料,起锅。
拌面:沙县拌面里放的是味道咸甜、风味十足的花生酱。口感咸香微甜的拌面撒上葱花,再搭上一勺带着汤汁的扁肉,完美。
炖罐:沙县炖罐的具体制作实属秘方,不同的人制作的口味也会有所不同。小罐整齐地放入蒸锅中,再放在蜂窝煤炉上煨炖,热乎乎的一罐暖胃又暖心。
卤味:沙县小吃里的卤味有卤鸭腿、卤豆干、卤鸡蛋等,想想都流口水,搭配米饭、粉面、蒸饺,再来点儿小酒,真的美滋滋。
在你匆匆忙忙解决了一顿午饭后,还要嫌弃吃沙县很low?人家已经继征服全国之后进军海外了……2021年,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Ⅷ-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