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手机估价作为借款金额回收用户手机,再将手机回租给用户……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手机租赁业务暗藏不少陷阱,甚至有现金贷公司将手机变成拓展市场的新媒介,以手机回租等形式变相发放贷款,利用“零抵押”“低月租”的噱头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陷入高额贷款,最后机钱两空。
商家以租赁名义吸引消费者贷款,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是非诚信经营行为。对手机租赁式现金贷业务,除了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要求平台在显著位置明确提示相关风险,对恶意欺骗消费者的商家加大处罚力度,也需要广大用户擦亮眼睛,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增强识别现金贷、套路贷等不正当业务的本领,自觉远离严重侵犯用户权益的平台,不被商家的噱头或利诱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