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过去长城守护我们 如今我们保护长城”

——北京延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见习记者 崔安琪

    初夏时节,绿意盎然,北京八达岭西南的石峡关长城,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在群山之间勾勒出一幅壮丽画卷。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就安静地躺在这条历史画廊的怀抱中,与长城共同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深刻阐释了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好长城的重大意义,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我们深感意外与欣喜,我代表石峡村全体村民承诺,一定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将长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汉东深情地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道。

    村民接力,保护长城遗产

    石峡村——这个被长城环绕的小村落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更培育出了一群致力于守护长城的村民。随着越来越多的“驴友”被尚未开发的石峡关长城所吸引,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保护长城不能仅仅依靠一腔热血,更需要将“保护长城”的理念转化为大众的共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峡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肩负起了保护长城的重任。尽管村民们没有特别的装备,但都怀揣着一颗深爱长城的心。“过去长城守护我们;如今我们保护长城。”这句话已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

    梅景田老人是这群守护者中的佼佼者。他曾手持木棍、身背干粮,默默守护长城四十余载,直到白发苍苍。在梅景田的影响下,2000年年初,石峡村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应运而生,成为北京市第一个保护长城的农民组织。在农闲时节,志愿者们会自发上山捡拾垃圾、收集散落的城砖与碑刻并耐心劝阻不文明旅游行为。自此,石峡村段的长城进入了有组织的保护阶段。71岁的志愿者谷同富说:“八九岁时,我就对长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总书记的回信肯定了我们保护长城的行动,让我充满干劲儿,以后更要好好保护长城。”

    如今,新一代的长城保护员已经成长起来,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守护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无论刮风下雨,长城保护员都会坚持巡查长城,捡拾垃圾、清理杂草,并向游客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梅景田的外甥女刘红岩也加入了长城保护员的队伍。她说:“长城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根,只有守着它,心里才踏实。”

    长城上的女守护人

    5月17日的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间小路上,刘红岩如往常一样,穿上橙色马甲,戴上鸭舌帽,背上黄书包,拿起长柄夹,步履匆匆地往山上走去。她是延庆区招募的首批长城保护员之一,自2019年5月正式上岗以来,每周5天,无论风吹雨打,都坚持上山巡查,守护着她心爱的长城。

    记者跟随刘红岩一同踏上了那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路。这条小路,从石峡村蜿蜒至长城,长达数十公里。路途中,尖锐的石子不时刺痛脚底,某些路段坡度陡峭,行走时需要格外留神。然而,对于刘红岩来说,这些早已是家常便饭。

    刘红岩目光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发现一个塑料包装挂在树枝上,她毫不犹豫地探出身子,使劲儿伸长胳膊用长柄夹将其夹起。刘红岩边捡拾垃圾边说道:“在山林中,垃圾实在太显眼了,我们必须保持这片土地的洁净。”

    石峡关长城目前还未对外开放,每当遇见游客时,她都会礼貌地出示自己的工作证件,并温和地规劝他们离开。在长城上,她一丝不苟地查看每一块砖,记录损害情况,并拍照上传到系统,从而为长城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

    除了日常的巡查工作,刘红岩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拍摄长城的美景。每当遇到特别的天气或光影,她总会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的独特景致。阴晴雨雪,四季更迭,长城的每一刻变化都逃不过她的镜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长城上。刘红岩站在敌台最高点,远眺天际,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她说:“每次站在这里,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而这条小路,也仿佛成了她与长城之间的纽带,见证着她的坚守和奉献。

    依托长城,石峡村迎蜕变

    置身于古朴的石光长城客栈,石屋与现代化设施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窗外,长城蜿蜒,美景尽收眼底。餐馆内,非遗美食由花轿呈上餐桌,味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令人难忘。

    石峡村不仅保护着长城,更依托着长城的文化资源发展起了旅游业,吸引了延庆区致富能手贺玉玲到村创业。贺玉玲2014年来到石峡村,利用村内的18个院落,与村民一起,精心打造石光长城精品民宿,设立石光咖啡馆、石光书屋和村史馆,使这个紧靠大山的村子,靠着保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融合了农文旅资源,走上了致富路。

    北京石光长城民宿创始人贺玉玲介绍道:“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野菜和村民自家种植的蔬菜,还能享用到石峡村特有的海棠果汁和山茶。除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我们还深入挖掘并展示了非遗文化和长城文化的魅力。每一个院落都独具匠心,游客在院中即可远眺雄伟的长城。此外,村中的街道上挂满了石峡关长城四季风光的照片,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长城的壮丽与变迁,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此外,石峡村还推出了各种长城文化品牌活动,如长城音乐会、长城脚下过大年、八达岭长城民俗文化节等,让游客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石峡村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收入。

    现在,石峡村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典范。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也向世界展示着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所带来的影响,早已超越了石峡村。这股力量,从石峡村开始蔓延至八达岭镇,再进一步扩展到整个延庆区、北京市,激励着人们为长城保护接续前行。

    “5月14日晚收到总书记回信后,10名村民代表连夜集结,讨论如何将信中建议转化为发展动力,彻夜未眠。”八达岭镇党委书记李清华说,八达岭镇一直致力于长城文化保护,从小培养孩子保护长城的意识,并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下一步的目标是将长城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措施,包括打造长城大景区概念、提升交通设施、建立综合停车场等。同时,八达岭镇也在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培育民宿品牌,并结合乡镇特点打造特色餐饮,推动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提升村民的旅游服务技能。

    5月16日,北京市延庆区文物局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北京市首个单独设置的区级文物局。同时,延庆区长城管理处也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延庆区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次日,记者跟随延庆区文物局副局长刘满利,一同登上了已经修复完成十年的花家窑长城区段。与广为人知的八达岭长城景区相比,花家窑长城的某些部分略显陡峭。在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循了最小干预原则,对垛墙进行了现状加固和封边处理。

    今年开始,延庆区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整合周边水关长城、石峡关长城等资源,以5A级标准统一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据刘满利介绍,未来三年内,随着修缮工程的陆续完成,相关长城段落将逐步对公众开放。届时,延庆区还将根据长城本体的实际情况,推出一系列小规模深度游项目,让游客们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长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截至2023年,延庆区共开展长城抢险保护项目50余项,修缮城堡19座、墙体22247.96延米;敌台106座;烽火台10座;实施安技防项目19项,涉及46座敌台、10989延米墙体及109008余平方米城堡,砖石长城抢险修缮率达到88%。八达岭、水关、古长城、石峡、九眼楼、大庄科长城等所有重点长城点段均得到抢险修缮。未来三年,延庆区计划修缮长城精华重点段落3700米、敌台5座,完成所有的砖石长城修缮,实现砖石长城全线无险情、其他长城险情处置率100%。

    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指出,文物局非常重视走好长城保护的群众路线,建立了一支近500人的长城保护员队伍,确保每公里长城都配备有专人进行巡视与守护,极大地提升了长城的保护水平和标准。同时,文物局也注重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长城保护,如采用微痕提取技术等先进方法。展望未来,市文物局计划于明年开展利用地球遥感技术对市域长城进行监测和灾情预警,进一步提升长城的保护水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