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妇女十三大部署,将“更好发挥妇女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作为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六件实事之一,近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中国妇女出版社,聚焦中国妇女十三大目标任务,共同举办“中华好家风”专题研讨活动。
各位专家从家风家教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价值、红色家风的核心价值与传承意义、中华家风的传播路径与实践等方面,就中华优良家风的内涵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家风馆建设与家风展览策划、家风教育活动的宣传与推广等内容分享经验、交流思想。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单威
坚守文化好传统 维系中华好家风
古往今来,一代代中国人千锤百炼出来的家庭美德和优秀的家风传统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们党历来重视家风建设,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家风建设的动人故事,已经成为我们党乃至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意识,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各方责任担当,用良好家风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在目前开展的党纪教育中教育警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广大领导干部自己更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
从恭博廉洁文化展看博物馆教育功能
恭王府博物馆依托自身藏品、环境、学术等优势,在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博物馆业务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推出的廉洁文化主题展,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探寻廉洁元素,展示建党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成就。
恭王府博物馆结合展览主题及自身公教特色,顺势开展了廉洁文化教育研学活动,组织家庭以“筑牢廉洁防线,涵养清廉家风”为主题开展亲子活动。以馆内《雕梁画栋恭王府》历史文化研学课程为基本主线,将廉洁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以独特的方式传递了廉洁的价值理念。恭王府博物馆充分挖掘廉洁文化展与现有研学课程的内涵及关联性,提炼出“廉洁”与“家风”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廉洁文化,明确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发展就是要打破传统思维、突破传统桎梏,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以新质生产力的思维筹划博物馆新业务,拓展博物馆新领域,建设博物馆新体系。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
注重培育和倡导新时代家庭观
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形成优良家风的基础,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传承和发扬。以学会立项开展的新时代家庭观课题研究为例,课题面向全国24个省市18岁以上人群开展了问卷调查,从回收的4万份有效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家庭关系总体上趋向平等。参与答卷的“70后、80后、90后”家长合计约占82%,结果显示他们很重视对孩子好性格、好习惯的培养。调研还显示,虽然家风家训的积极作用得到共性认可,但有7.3%的受访者家庭表示没有家风,多数认为家庭没有可以明确传承的家风家训,社会风气对家庭观念的影响呈现世代减弱的趋势。
如何做好新时代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二是家校社协同育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三是注重培育和倡导新时代家庭观,积极引导社会和家庭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刘华彬
发挥行业博物馆体制优势打造家风传播创新模式
近年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紧紧围绕“家”字做文章,策划推出一系列家风主题展览,创造性地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红色家风、展现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展示新时代家风建设成就等内容有机结合。博物馆主动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推出巡展,将家风系列展览送入基层、送进家庭、送到广大百姓身边,与全国博物馆广泛开展馆际交流。
家风系列展览成为全国妇联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的重要抓手,已巡展至全国26个省区市100多个地市,展览影响力度之大、社会教育观众覆盖面之广可谓业界翘楚,家风系列展览成果彰显了行业博物馆的体制优势和妇联组织的群众工作深入人心。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家”字文章,开发家风系列图书和文创,举办高规格博物馆与家庭教育论坛,注重展教融合创新,支持各地家风馆建设,打造“家风故事汇”融媒体品牌社教活动。展览和活动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助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办公厅副主任林小波
传承红色家风 助力强国伟业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汇聚着革命先辈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修身齐家的经验智慧,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崇高的道德风范。
红色家风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忠诚爱国,对党忠诚、热爱国家,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品格,也是红色家风的核心内容。二是服务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所在。三是勤于学习,好学才能上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四是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五是廉洁奉公,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红色家风的核心内容,讲好红色家风故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阳国利
继承弘扬红色家风 充分发挥时代价值
毛主席的家庭,有着同亿万普通家庭一样美好的情感操守,也有着不同于普通家庭的坎坎坷坷、悲欢离合,他的家庭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家风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坚持“为人民利益”;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廉洁自律、不搞特殊;坚持严慈相济、重情执理。
毛泽东家风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毛氏家族优良家风的传承。二是湖湘文化的熏陶。三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毛泽东家风对当代的价值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源泉。二是可为青少年教育提供鲜活范例。三是可为社会公众提供价值导向。
为展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优良家风,激发人们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依托馆藏文物文献资源,我们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展览、思政课和研学课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
讲好伟人故事 涵养时代新人
淮安周恩来纪念地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充分利用周恩来优良家风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家”的内涵,不断探索新时代家风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致力于将红色场馆打造成新时代的家风教育馆。讲好伟人的故事,以崇高风范引领人;讲好文物的故事,以革命精神激励人;讲好家风的故事,以传统文化涵养人;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以伟大成就感召人。
为充分发挥馆藏革命文物的红色资源作用,让馆藏文物成为激励鼓舞广大群众的生动教材,周恩来纪念馆拍摄了《唯公永恒——周恩来文物背后的故事》,先后推出“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馆藏经典”等文物藏品专栏,围绕相关实物、史料研究开展沉浸式、互动式的思政教育,力求见物、见人、见精神。
周恩来的崇高品质为广大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坐标参照系。我们通过举办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及全国性、区域性研学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走进周恩来纪念地,感悟周恩来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感悟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立志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
红色家书传承优良家风
红色家书属于红色资源的一部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建设及改革精神等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共同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代代传承。红色家书呈现的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清正廉洁,二是亲爱家人,三是牺牲奉献,四是建设豪情。
红色家书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共产党员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他们除了拥有对家人的亲情与爱,还拥有对人民大众的大爱,那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正是有了这种信仰的支撑,他们才能抛家舍业、忍受各种痛苦乃至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生命,在所不惜。
红色家书是新时代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优良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独特资源和重要途径。从红色家书中,我们能够找到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密码。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博燕
厚植中华家文化 涵育中华好家风
中华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家庭底蕴的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成果显现。
如何将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建设成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学术高地、传播阵地,不断提升学术引导力、社会影响力、文化传播力?我有四个方面建议:一是固本培元,砥砺深耕。坚持“两个结合”根本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精髓,厚植新时代家文化根基。二是守正创新,实践为本。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家书为媒,找到滋养家文化、涵化好家风的实用抓手 。三是深入基层、深接地气。坚持调查研究,把论文写进千家万户,使家文化建设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弦歌不辍、传播不怠,坚持以丰富多样的家庭文化宣传活动,助力家庭文明建设。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希望今后能与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联动,将博物馆打造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丰富场域,把参观博物馆当作提高家庭文化素质、怡养中华好家风的生活方式。
中国妇女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廖晶晶
做“三家”好书 传优良家风
中国妇女出版社深入挖掘中华家风文化的深厚内涵,挖掘其优秀成分、现代价值与正能量,使其与新时代相呼应,构建了层次丰富的家庭家教家风产品体系,从产品布局、内容特色、受众定位、资源整合、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出版了“家风的力量”系列丛书,以出版好、宣传好、推广好家庭家教家风好书为抓手,助力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我们通过出版《习近平走进百姓家》,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宣传落地;通过做好“传承优良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推动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弘扬优良家风;通过开展“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知识书包项目,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创建。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出版社的优势和特色,牢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推出更多弘扬、传承好家风的出版物,推动家风在每个家庭中开花结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永英
以中华好家风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从理论逻辑看,家风建设在个人层面的道德教化功能,有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个人道德品质和公共精神;家风建设在家庭层面的规范约束作用,有利于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矛盾纠纷,构筑社会和谐的家庭基础;家风建设在社会层面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利于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治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从实践路径看,家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取得突破,家风建设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国家法律、规划、政策对加强家风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安排;家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线上线下阵地平台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激发广大家庭参与家风建设内生动力的基层实践丰富多样。
以中华好家风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需要进一步增强家风建设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性,根据不同家庭的多元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风宣传教育,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云容
传承好三苏家风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三苏的家风家教,可用16个字概括: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三苏家风家教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苏家风家教以“读书正业”为首。“读书正业”囊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三苏“孝慈仁爱”的家风家教,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思想所包含的仁者爱人、仁政爱民、仁民爱物的丰富内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非义不取”意为合义则取,不合义则舍,这样的义利取舍标准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的内核。“为政清廉”是眉山苏氏家族秉承的为官之道,以廉安身,以廉立命。
从三苏家风家教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好三苏家风,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