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庭周刊 PDF版下载

栏目:关爱儿童

版面: 家庭周刊

云南文山州做实做深家庭教育指导

让家长做“对的父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周玉林

    ■ 王世涵 李霞

    近日,名为《做孩子选对的父母》的家长课堂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开化街道永通社区准时开课,家长高发媚是“益起童行”社区家长学校的忠实学员,她说:“跟了几节课,学着老师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孩子变化特别大。”如今,每月到社区听课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文山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琼说:“许多儿童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孩子幼年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父母亟须补上‘高质量亲子陪伴’这一课。”

    为破解家庭教育难题,2022年以来,文山州在文山市试点打造“益起童行”社区家长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家庭教育品牌(以下简称“益起童行”),于每月15日至17日在市内3个街道37个社区和14个乡镇开展活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走进社区乡村,为家长解答育儿疑惑

    “益起童行”开展之初,“家长的反应是‘就是机构卖课的课程’。”永通社区党委副书记李蓉回忆道。为此,文山市妇联与市教体局协同,由学校老师挂钩37个社区,组织家长听课,社区负责服务、监督和反馈,“从老师喊着家长去,到家长跟着课程跑,变化显而易见。”李蓉说。

    文山州、市两级妇联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公益课程。文山州家庭教育协会会长黄顺昌表示:“协会讲师要深度开发自己的技能,靠的是实操。”他说,协会走进社区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们答疑解惑,而“益起童行”为讲师提供授课平台,并通过家长的反馈不断成长。

    5年级学生陈福林的妈妈感触良多:“我有一对双胞胎,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老二在学习上却总是跟不上,小动作多。”《家庭中的非暴力沟通学》《陪孩子写作业那些事》等课程解答了她的问题,课后她积极向专家请教,寻求解决方法。“我深刻反思自己过去只关心成绩,不尊重教育规律的行为,改变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半年后亲子关系好了,孩子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她对记者说。

    两年来,“益起童行”从最初的1个志愿服务机构、15名志愿者,逐步发展到9家志愿服务机构、150名志愿者。“项目孵化出越来越多的骨干讲师和培训机构,缺老师的问题迎刃而解。”文山市妇联主席农璐璐说。

    根据家长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家长课堂”进社区,打通了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如何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落到实处,真正让更多家庭受益?机构考评机制和课程反馈机制,成为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每年5月,由文山市妇联牵头,联合市教体局、社区、文明办对招募的机构开展联合评估,重新招募、评价并授牌,评价合格的团队才能继续加入“益起童行”开展服务。“‘一年一聘’的模式提高了机构准入标准,两年下来,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农璐璐说。

    课程质量是家庭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通过课前课后开展家长问卷调查,讲师团及时了解家长需求,积极开展课程研讨,调整课程内容,家庭教育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同时开发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等亲子技能培训、阅读习惯培养等课程。

    2023年,文山市志愿服务范围实现了全市全覆盖,从课堂授课扩展到线上。截至目前,“益起童行”共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活动1000场次,活动服务40多万人次,累计咨询个案3000多个小时,受益家庭2000多个,逐渐成为家长信赖、家庭受益的“益起童行”家庭教育品牌。下一步,文山州将推动各县(市)在家长学校和“少年儿童之家”全覆盖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构建覆盖城乡的特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