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乐活 PDF版下载

版面: 乐活

童年,一直藏在我们的身体里


    无论哪个年龄段,看宫崎骏的电影都会让我们一键回到童年。有人说:“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美好的童年还是灰暗的童年,那里都藏着我们的人生密码。破解密码,推开自我探寻之门,你就能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 胡杨

    “在我眼里,所有的夏天都是宫崎骏的,所有美好的童年都在宫崎骏的动画里。”2024年5月9日正午,在去看电影的路上我发朋友圈道。初夏时节,明晃晃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也照耀着我。蓝天、白云、绿树荫、青草地,还有迎面吹来的微风,一切都是这个季节最美的样子。

    有一种夏日礼物,叫“包场看宫崎骏”

    今年清明节宫崎骏新作、也可能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映。当时我想去看,女友小虹说“等等我,咱们一起去看”,我说“好呀”。

    小虹是我博客时代认识的朋友,新浪博客是我们的媒人。虽然我是“60后”、她是“70后”,但是相识之后我们就以闺蜜相称,又因为同是西北人,感觉更像是童年的小伙伴。

    结果小虹一直忙于工作,“五一”前她终于说“你自己去看吧”,而此时我遗憾地发现附近影院已无档期。那天突然发现家附近的华联影院1:05分有一场,于是立刻决定去看电影。

    到影院时12:50分,拿出福利卡买票,小伙子说只能自己在网上买,结果1:05那场已经停售,而下一场是2:45分。小伙子说到目前为止,只有我一个人看电影。我说我是专门来看电影的,柜台买票吧。“现买是90元,要不然你网上买2:45的?45元。”小伙子建议道。我说:“那我还得回家,再来看电影,你看能不能……”

    我话音未落,小伙子说:“我去找张金卡吧。”不一会儿小伙子就回来了,让我手机支付他40元,然后告诉看门的女孩:“让她进去吧!”

    2号厅,真的只有我一个人。坐下来我激动地发朋友圈道:“吉人自有天相,看包场的宫崎骏。好嘛,我就是想过这样的人生!”

    突然想起上次看包场电影还是2021年3月在老家漯河,当时全国热映《你好,李焕英》。我是在北京看过电影、回漯河后专程请老爸老妈看电影的,老爸坚决不去,老妈给面子去了,但看完出来她说:“还不如打会儿牌呢。”

    何谓“真人”?返璞归真之人

    这部电影上映后评论褒贬不一,对此我不屑一顾。因为我知道“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宫崎骏”,我要我的。

    电影片名源于吉野源三郎的小说,这也是宫崎骏童年时过目不忘的一本书,这很有点儿“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的意味。

    二战后期,小男孩真人因医院大火失去了母亲,小姨夏子成了他的继母,他跟随经营军工厂的父亲胜一搬到母亲家族的宅邸生活。还未走出失母之痛的真人,被一只会说话的苍鹭引导,渐渐对宅邸背后的神秘石塔产生了兴趣。继母夏子突然失踪,得知她走进塔内,真人也进入其中,开始了一段奇幻之旅。

    如果你问我看懂了没有?我似乎也是“不懂”的。但是整个观影过程我的嘴角的是上扬的,我的内心是温暖且敞开的。我被眼前的每一帧画面打动——想念母亲的真人躺在床上抽泣,起伏的肚子和衣服上的皱褶此起彼伏,日光从探照灯般明亮,到逐渐暗淡下来形成阴影一片……我仿佛看到83岁的宫崎骏全神贯注画画的样子,笔尖迅速掠过纸面,细节就是全部。

    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在这部疑似宫崎骏的告别之作里,他给小主人公的名字叫“真人”,这让我窃想老爷子也是读过庄子的。因为“真人”是《庄子》里的一个概念或者说群像。

    在《庄子 大宗师》里有这样描述:“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意思是:古代的真人,不拒绝成为少数派,不炫耀成就,不刻意图谋什么。像这样的人,错失了机会也不会懊悔,赶上了机会也不会得意;像这样的人,在高处不会恐惧,在水中不会浸湿,在火中不会烫伤。只有意识提升到“道”的层次,才有这样的表现。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古代的真人,睡觉时不做梦,醒来后没烦恼;他饮食不求甘美,呼吸特别深沉,真人的呼吸可以达到脚跟,而普通人只能到喉咙。

    总之,庄子用了很多篇幅,细致入微地给我们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在道家思想中“真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这些描述都是我最喜欢的段落,而我理解的“真人”,就是返璞归真之人。

    所以真人寻找夏子之旅,可以看成是“求真之旅”。他遇上了各种艰难险阻,也面对自身的恐惧、怀疑与生死抉择。就像宫崎骏说的:“对于这部作品,我不会追求令人感到欢乐、暖意的感觉。要描写出能够承受住恶感、梦魇、染血世界的勇气。”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确实是一个终极拷问。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在题为《童年的力量》演讲中说:“人生发问大约有两次,一次可以在任何一个年龄段,你会问自己:这是你要的人生吗?有的人经过反思可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二次大约是老年临终时,你会问自己:这是你要的人生吗?有的人觉得人生值得,而有的人则遗憾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面对“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我的回答是:就是目前的人生啊。

    那么,真人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呢?真人目睹母亲葬身火海,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大的阴影与创伤?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父亲随后娶了母亲的妹妹夏子,并搬到乡下生活。真人无法融入当地的校园生活,备受同学的欺凌。为了回避继母,他逃离学校,他拿起石头砸伤自己脑袋……

    此时一只神秘的苍鹭出现了。这只被真人厌恶、想要杀掉的苍鹭恰恰是引导他走出内在创伤、与母亲及后母甚至是与自己和解的桥梁。

    电影需要巧合,而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巧合,只是我们极少回顾,更极少把它们串起来往内深观。当真人拒绝象征权力与家族业绩的大叔父的托付,重新返回现实世界的大门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痛苦、怯懦、逃避的男孩,而是能直面惨淡人生的“真人”。那一刻,他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对抗消失了,他自洽了;那一刻,他与母亲、继母以及父亲之间亲子关系的卡点消融了。

    我想也许有很多如我一样的观众,通过观影试着重新感受伴随着恐惧、焦虑与挫败感的童年,然后再跟着小真人一起走出童年的阴影,将创伤性的经验转化成生存和成长的正能量。

    每一个生命都是相连的,我们彼此存在,就是为了唤醒彼此,在不同的事件里,以不同的身份。也许这就是83岁的宫崎骏想通过“真人”告诉我们的事。

    重拾童年力量,接续美好人生

    话说看完电影那天的晚饭桌上,我对已经工作两年的儿子说:“你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很多画面让我想起你小时候,以及当时画的漫画……”

    儿子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喜欢用签字笔在白纸上画叮当猫、蜡笔小新等,还自己装订成连环画册,5元、10元一本卖给同学……我还保存着一些画,那是属于他最有创造力的童年时光。

    实话说,宫崎骏的电影不仅把我拉回到孩子的童年时光,也唤醒我对童年的思考。

    “如果有时光机器让我回到小时候,我只想抱一抱小时候的自己,和他一起并肩面对这个世界。”朱德庸说。“抱抱小时候的自己”也是我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课。

    说到童年,很多人会用“美好”一词,我的关键词是“灰暗”。天空是灰蒙蒙的,空气是冷飕飕的,我是孤孤零零的。“自从我和我的小时候相遇之后,我开始解开很多的谜。当我拥抱我的童年时,一切都消融化解了。”朱德庸说的这句话,我也感同身受。

    如今,年近花甲的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身上那个“小姑娘”在复活。这也验证了朱德庸的这句话:“大家都认为童年一旦消失就不再回来,其实童年的力量一直在。那是想象力、创造力和幽默感。”

    “2000年我陪孩子过寒假,我跟小时候的自己相遇,重新回到童年。那年我40岁,孩子9岁。有一天,小孩跟我说,你在面无表情地画画。我知道我变了,就像自来水一样在出版书籍,用社会需要的方式而不是童年的直觉画画,于是我放下画笔,放下出版业务,跟家人出去行走……”

    这段话让我想到我40岁左右的那段时间,也同样为“每年出一本书”而困惑焦虑。于是我开始学习《道德经》,明白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于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现在回想起来,我要感谢童年的“灰暗”。年幼时的自闭,年轻时的自卑,到中年之后的自洽,这一路走来确实每一步都算数,这就是童年的力量。

    “如何做出对的人生选择?我的经验是——童年的那个自己,就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可以和那个最了解你的内心小孩去商量,他最懂你的天赋和你本人的力量。”这是朱德庸给年轻人的建议。

    无论哪个年龄段,看宫崎骏的电影都会让我们一键回到童年。有人说:“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美好的童年还是灰暗的童年,那里都藏着我们的人生密码。破解密码,推开自我探寻之门,你就能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重拾童年的力量,就犹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童年对于每一个个体都是一种共享的“资源”,它以“永恒的孩子”停驻在我们身心之中,就像一棵植物的根苗,是生命最深层最根本的能量。成年之后的忽略和遗忘,会让它枯萎,但如果不断重回童年,就能使这根苗发芽成长,呈现出无限生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