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思政课更要关注青少年精神成长的过程和特点。多年来,我们中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探索优化,取得了丰富成果。”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守正创新 知识“鲜”起来
于洪艳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室主任,现在通过各种路径收集时政热点成为她日常教学的“基本操作”。“老师们会把各自关注的国内外发生的新闻时事、热点事件发到教研群里共享。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筛选,创设教学情境。”于洪艳说,这样的方式让抽象的课本内容“鲜”起来,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性提高了,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于洪艳认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思维处于从感性向理性过渡阶段。“从心理层面来讲,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渴望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同时也期待他人认可。”
“在思政课情境选择上我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贴近生活、二是贴近学生。”于洪艳发现,学生们最愿意接受体验式教学,其次是案例式教学。“我们教学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选取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期待的鲜活事例,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于洪艳说。
张翠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14班班主任,同时也是高一政治学科组长。“高中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张翠认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更有思辨能力,对世界的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填鸭式”的教育早已行不通。
对于像于洪艳这样的初中思政课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是常事。她告诉记者,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一体化培训,2018年开始,附中小初高各学段50多名思政教师先后去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吉林省人民法院等院校、机关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参观学习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学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代同频共振,要永远走在学习的路上。”于洪艳说。
勠力同心 学生“燃”起来
“虽然面临着高考压力,但学校始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课并没有让路给其他学科。”张翠表示,正因为要面对高考,思政课更应当让教学内容围绕教材高于教材,并积极开展和引导学生参与思政教学活动。
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集中展示活动。“当时我校是东三省第一所参加学校,整个活动竞争激烈。”来自全国17个省、直辖市,近百所知名中学、近700名“小委员”,代表全国数百所高中、数万名中学生,带着94份精心准备的提案参会。学校模拟政协社团提出的《关于发掘长春历史文化精髓,提升城市文化底蕴的提案》在这次活动中荣获团体奖2项,5人获个人奖项。
“参加活动的5名团队成员都来自高二年级。”张翠说,在活动前期,小组成员分别在吉林省博物院、一汽红旗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随机采访。通过查阅长春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相关史料,确定调研群体,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具体的采访提纲。在进行实地调研后,小组成员及时总结交流,分析城市文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解决对策。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我们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势,由于前期进行过大量调查研究,这些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明显提高,对所调研方面的认知更全面深刻。在为学生指导的过程中,对教师本身也是一次锻炼和成长。”张翠说。
从事思政课教学至今已有27年,课程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直至现在的“核心素养”,于洪艳感受到思政课教学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常说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现在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一言堂’的标签早撕掉了。”于洪艳说。
走出校园 视野“大”起来
早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今年1月份,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组织开展明珠少年科学院科学考察系列活动,教师带领74名学生前往上海、浙江乌镇、安徽黄山和江苏南京开展科考冬令营活动。
这当中最令于洪艳印象深刻的,是在安徽黄山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赛训基地,同学们亲身体验制作园林微景观的环节,在劳动中,学生们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也感受了劳动后的喜悦。“以前课堂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课堂了。”
初中有研学活动,高中有零距离“打卡”人民法院。张翠告诉记者,在去年12月,学校曾组织高中部在宪法日当天走进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零距离”了解法院工作,感受司法公正。
“离开书本,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庭审现场,这样学到的知识更深刻。”张翠回忆,走进审判法庭,同学们认真学习庭审流程和开庭规范的样子打动了她。“孩子们觉得很新鲜,都很踊跃尝试。通过亲身体验自主立案平台、诉状生成一体机等多功能终端,大家切身感受到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诉讼便利与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信心决心。”张翠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谈到未来的工作,张翠认为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讲好思政课,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教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