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天天观点

版面: 视点评论

算法应为青少年“算准”价值观


    □ 张喜祥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发展至今,虽经过多年治理,但是在以用户贡献内容为主的传播机制下,至今仍然有大量虚假、“三俗”以及三观不正的内容出现。虚假信息可以反转校正,错误价值观的传播则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想和观念,对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则影响更甚,危害更大。

    互联网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虽然很多网站、客户端、短视频平台等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是在没有成年人监管或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孩子们不打开青少年模式,这个设置就达不到屏蔽的作用,一些带有错误价值观的内容仍可能潜入未成年人的心灵深处。

    从去年年末开始,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朗·整治短视频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的三类突出问题,即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问题、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问题和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问题。一些互联网平台分别开展了专项治理,采取了下架、封号、增加人工审核等措施,但是在海量信息内容面前,这些举措仍显杯水车薪,甚至治标不治本。

    在算法等技术不断演进的当下,让看似冰冷的算法也融入正确的价值观,用先进的算法技术对海量内容进行第一道甄别、筛选,把严重不符合正确价值观的用户贡献内容、自媒体内容等剔除出去,是强化网络治理、营造良好环境的一个重要技术路径。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算法到底应不应该有价值观判断曾有过争论。有的互联网技术派认为,机器算法是去中心化的,也是中立客观的,对所有内容都要公平呈现,不能有价值观干预,而把选择权交给用户,用户喜欢什么机器就推荐什么。有些网络平台至今仍然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造成了平台内容表面上的繁荣和多样化,对于内容中出现的明显问题,在技术至上的逻辑下事后进行一些人工审查和修修补补,这是对社会稳定、对未成年人成长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算法决定了内容供给,机器算法推荐的内容也在塑造用户,更是影响着没有价值观判断能力的广大青少年。有些互联网平台不能为了流量和利益,就不承担应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有关部门应督促互联网企业利用最新的智能机器学习技术,改造不分对错的机器推荐算法,让机器算法也有正确的价值观,让网络不再充斥三观不正、危害青少年的错误内容,还互联网一片清朗健康的天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