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观察

版面: 要闻

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对话思政课教师系列之职业学校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高级教师杜晓丹多年从事思政教育,在她看来,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深入细致的解答和引导,这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杜晓丹对如何开展好思政课有着独特理解——让教学内容有用,让教学形式有趣,让教学结果有效呈现,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创新发展教学方式

    “青春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和父母沟通,首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学会换位思考……”这是杜晓丹的一堂以《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为主题的思政课,课堂上采取“亲子对话角色扮演”的沉浸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自己和父母有哪些相处方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受学生欢迎。

    “近些年,学校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创新发展教学方式,开展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把理论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做到润物细无声。”杜晓丹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紧密结合的同时,还需要开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法治》等有关课程。

    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

    如何让思政课真正实现有情有景、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杜晓丹表示,让学生走进社会、企业,亲身感受社会现实,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道德要求,是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好方式。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也需要与专业课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我们通过合作备课、互相听课等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此外,我们还会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企业参观、社会调查等。”杜晓丹介绍,自己授课的对象是汽修专业学生,学生结束一段理论学习后,会进入企业进行一周的实习。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学生实习前,我会给他们下发相应的任务书,比如《职业道德与法治》模块中第三课‘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涉及职业道德特点,于是任务书就是实习岗位对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比如务实创新的机修岗位和热情服务的汽车服务岗位之间就有很大差异。”杜晓丹表示,在企业实践中,学生不仅能深刻认识职业道德特点,还能了解汽车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真正了解“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将思政课与实训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思政理论与实际融合。”杜晓丹说。

    杜晓丹介绍,为了进一步将专业课内容和思政课紧密联系,学校思政课教师会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备课,提炼思政要素,设计思政主题。

    杜晓丹表示,根据汽修专业特点,教师会结合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进行授课,如在汽车损伤处理方面,结合责任意识培养;在具体处理问题的实操过程中,结合知行合一理念培养等。“我们希望专业课能成为多种思政教学载体,为思政内容赋予全新生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双馨的人。”

    让学习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杜晓丹看来,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自觉承担起信仰教育、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的职责。“思政课教师需要用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用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杜晓丹说。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除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法治》等4个思政必修模块外,还开设了选修模块和“一周一时政”讲座,并持续努力建设中职思政资源库。

    杜晓丹表示,下一步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教育基地等平台开展活动,与专业课、社团活动等同向同行,上好思政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